打著銀行的幌子賣保險,這招人煩的違規(guī)行為,雖被保監(jiān)、銀監(jiān)部門三令五申禁止,但由于銀行行業(yè)公信力遠大于保險,私底下這樣的“招數(shù)”并未根除,“貓鼠游戲”一直在繼續(xù)。近日,記者就暗訪到一出“存款”變“保單”的“忽悠大戲”,個中“劇情”令人啼笑皆非……
飛來短信
餡餅短信飛來:銀行存款年利7%
存得多送手提電腦、ipad
【11月30日上午】
“竟有這等好事?!”11月30日上午,南京某企業(yè)中層肖女士接到條短信,內容讓她大吃一驚:“好消息:某某銀行定期7%年利息,存5萬送手提電腦,存10萬送蘋果ipad。全年僅此一次。電話1391*9**5**李芳(李芳為化名)【某某壽險】”?,F(xiàn)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就2.5%,如真達到7%,那很誘人。但是否詐騙?作為揚子晚報忠實讀者,肖女士立刻向本報爆料,希望壹財經(jīng)調查此事。
【記者旁白】
記者咨詢業(yè)內人士得知:眼下正是年底高息攬儲旺季,不排除某些小團隊為完成任務自掏腰包把“好處”給客戶。但問題是7%太離譜。更關鍵的是:銀行存款,為何從保險發(fā)短信?“謹防是種新騙術”。
助手登臺
自稱銀行旗下員工
欲知詳情,且聽次日“金牌”講座
【11月30日下午】
下午記者以普通客戶身份按短信所留號碼打過去,連撥3次方通。接聽者自稱是“李芳主任助理”,名叫張祥(化名)。張稱有不明白的可第二天聽一位“金牌講師”講解,地點在新街口偏南一座大樓。并讓記者快“訂位”,“人太多”。
記者拋出疑問:“你怎么能保證7%利率呢?現(xiàn)在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才2.5%?”對方答:“這是銀行回饋客戶?!庇浾咦穯枺骸澳銈冞@么做安全嗎?國家對銀行利率可有統(tǒng)一規(guī)定。我怎么相信你?”
答:“所以讓你明天來聽啊。我們有公司、有地址、領導都在?!?/p>
一會兒銀行,一會兒公司,到底什么來頭?張祥表示,“我們是某某銀行旗下員工,和銀行一體。”而7%收益是保證的,但“必須存滿5年”。“你明天帶著身份證和其它銀行借記卡來就行,可直接劃轉?!?/p>
【記者旁白】
南京一位有著20年銀行從業(yè)經(jīng)歷的支行行長篤定地告訴記者,某某銀行迄今未在南京開業(yè)。換言之,此時明目張膽吸儲絕對違規(guī)。但對方言之鑿鑿“回饋客戶”,且還有贈送。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只有現(xiàn)場一探方知究竟。
金牌亮相
20名客戶被嚴查方可聽講
稱“保險和銀行聯(lián)推的存錢活動”
【12月1日下午】
12月1日下午2點,記者如約趕赴聽課地點。這是座小樓,一樓LOGO上,只能看到某某保險,并無任何某某銀行的招牌或海報。
張祥帶記者進入會議室。但另一些單獨來的客戶則遭“森嚴”盤查:要么報出是誰喊你來的;要么出示收到的短信。每個人還得再登記姓名和電話。聽課的約有20人。
“金牌”講師李芳不一會兒閃亮登場。與助手相比,她派頭十足,談吐自信;名片也是看順眼才派。
李芳很快進入正題,以高亢聲音邊放PPT邊講。她從通脹講起,還提到如今已漲到20元一斤的雞,“將來,錢會更不值錢”。
“我們今天是某某壽險和某某銀行聯(lián)合推出的一個存錢活動”、“存幾年呢?只要5年。到期不拿,每十年增加2個點收益……”“三代受益,有孩子的創(chuàng)業(yè)金,有父母的養(yǎng)老金,還有高額保障……還可以80%額度貸款”。
既然這么好,為何機會單單給了在座各位?因為“銀行想進入南京站穩(wěn),肯定要有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活動只短短15天,也是“因為我們區(qū)域做得優(yōu)秀,公司特別獎勵客戶”、“等到銀行開業(yè)了,哪還有這么好的活動?。俊?/p>
【記者旁白】
南京首批外資保險代理人、保險第三方保險服務機構負責人熊勇介紹,上述“三代受益,創(chuàng)業(yè)金……”等說法,就是保險產(chǎn)品的一種美化包裝。而短信所提“7%年利率銀行存款”,則可能是款投資型保險,繳費期限至少5年?;蛟S它能做到7%,但據(jù)規(guī)定,任何投資型險種都不能向保戶承諾收益,只能進行預期演示。若承諾收益,則屬違規(guī),客戶風險很大。就在上月,監(jiān)管層還下文嚴禁保險公司打著銀行名義賣保險。
雷人現(xiàn)場
有人想買,卻自始至終未見合同
存10萬送禮變成15萬-25萬才送
【12月1日下午】
“金牌”表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并加推一個誘人“砝碼”只要現(xiàn)場刷卡交錢,還可額外獲贈一臺少兒手提電腦!
劉先生心動了。他把“金牌”叫過來:“我就看中你那個ipad了,但你得給我保證收益7%,白紙黑字寫在合同上。保證我馬上就刷卡?!?/p>
劉先生的話說得“金牌”心花怒放好的,你每年存10萬,連著存5年,我們就送你。
“?。慷绦挪皇钦f10萬送?那你這不是誤導嗎?”劉先生有些生氣。
“金牌”到底見多識廣,她馬上表示愿把獎金貼給他,“要不你存5萬,存5年,我們送你臺!”“不行你存5萬,存3年?我們代你做個5萬的合同,到3年提前終止?”經(jīng)“金牌”一番推心置腹,劉先生讓步了。但他要求“不是說7%嗎?我要你們白紙黑字寫合同給我!”確實,迄今為止,都是“金牌”不停說,任何有關7%的白紙黑字都沒看到。
“金牌”拗不過劉先生,要來他的身份證號碼,打開電腦啪啪啪敲出一份東西,并打印出來。幾個客戶湊過去一看愣了:“某某人生兩全保險(分紅型)”。而劉先生們想看到7%承諾卻壓根沒看到。對此,“金牌”解釋正式格式合同跟這個不一樣。那正式合同什么時候能拿到呢?等你刷卡交錢了就能拿到了。
這雷人解釋,不僅劉先生不滿,旁邊的薛女士也看不下去了。她問,為什么第一年有個3萬多的錢,“金牌”不耐煩地解釋,那是違約金?!按?萬多,第一年取就有3萬多違約金?!這怎么可能是銀行存款呢?”多人恍然大悟,紛紛拂袖離去。
【記者旁白】
大戲“演”到這里,真相已經(jīng)清楚。如果真是銀行定期存款,就算提前領取也能拿到活期利息。但像這樣“存”一年就取卻需自己支付3萬多元“違約金”的產(chǎn)品,只有投資型險種才有根據(jù)保險合同,首年提前退保,此類產(chǎn)品損失最高或在70%以上!
提示!
三處涉違規(guī)
消費者當用好保險10天猶豫期
熊勇認為,上述案例至少三點涉及誤導或違規(guī):第一、短信中壽險替銀行拉存款,這絕對不可能;第二,給人7%收益固定的印象,屬于誤導;第三,有規(guī)定保險不得以現(xiàn)金返還、或實物贈與方式變相促銷。對這種推銷“忽悠術”,不懂行的消費者很難事先防范,但事后可以利用“10天猶豫期”,看清所有文字材料,核對自身利益是否以合同體現(xiàn),若沒體現(xiàn),情愿放棄,不能因小失大。而從整個行業(yè)看,“產(chǎn)說會”并非一家所為,是目前業(yè)內普遍,但也是問題諸多的銷售方式。問題主要有三:第一,客戶很可能被誤導來。第二,信息不對等。臺上人的說辭經(jīng)過精心策劃,很可能干擾客戶思維。第三,有時還會設計“媒子”投保。他個人認為,保險產(chǎn)品本身都是好的,但一定要賣給合適的人。這種以為賣出就是王道,卻不考慮客戶后果和社會后果的銷售方式,實際并不利于保險發(fā)展。
標簽: 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