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相信這樣的解釋的。我也寧愿相信這么去做是有用的。然而,正如當?shù)毓賳T所言:“這也是窮急了眼的辦法,是無奈之舉”。
而我以為,借用老百姓的話說,這是“號準了脈,開錯了方子”。
號準了脈,指的是寧津此舉的確抓住了“牛鼻子”,抓住了人才興業(yè)這個根本。企業(yè)振興靠什么?最重要者,是人才。有人才則企業(yè)興,無人才則企業(yè)息,在當今這個知識經(jīng)濟社會、市場充分競爭的社會里,人才是“第一可寶貴的”。從這個角度去看,“雙薪雙管”引人才,用心確實良苦。
用心良苦未必做對了事。“雙薪雙管”之所以受人詬病,最要害的,是官方化地制造“腳踩兩只船”的人才,“雙身份”、“雙保險”。無疑,這很誘人。在企業(yè)拿錢,享事業(yè)身份,美死了。
問題是,這種設(shè)置,合法嗎?這是否和我們多年提倡并實施的“政企分開”、“事企分開”等人事制度改革、人力資源配置改革直接相悖?顯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此外,用這種方法去引才,用這種“系保險帶”的方法去用才,能靠得住嗎?
從一開始就給這些人才以“臨時工”的感覺,他們能有“主人翁”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去干企業(yè)嗎?從一開始就給他們“系保險帶”,他們不會自視高人一等而脫離群眾嗎,他們會獲得群眾的傾心認同嗎?——事實上,這些年人們對這里那里的“候鳥式領(lǐng)導(dǎo)干部”的詬病,也是基于這種認知。這是一個繞不開去的話題。
12下一頁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