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人足夠的尊嚴,為老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立空間,以及恰到好處的支援,這就是“介護”的中心思想。 前幾天出門,無意中發(fā)現(xiàn)我家附近的一套空閑門臉房有了新主人,上面喜氣洋洋地寫著“介護日托中心”的字樣,停車場里還有一輛嶄新的“洗浴車”。原來,這里是一家扎根社區(qū),提供養(yǎng)老服務的小型護理中心。 如果說中國要邁入老齡社會,那么日本就是“超老齡社會”,目前日本全國四分之一的人口年齡在65歲以上。在日本,對老人的專業(yè)護理被稱為“介護”,正是這個聽起來還很陌生的介護,維護著老人們的身心健康。“媽您別動,我來我來!”回想一下,這是不是在中國家庭中非常熟悉的會話?我們把伺候老人當作最基本的孝道,而老人也把衰老當作接受照顧的正當理由。 然而日本一點也不提倡全面的伺候。正相反,他們高呼“自立支援”,呼吁老人盡可能自立生活,能夠完成的事情就要自己完成,只有無法獨立完成的事情才請求支援。 太沒人性了!您是不是已經(jīng)義憤填膺了呢?別急,這件事兒啊,我還真的挺同意日本人的做法。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機能逐年下降,雖然可以通過鍛煉身體等方法延緩衰老,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鍛煉習慣。這時候,每天的家?,嵤拢统蔀榫S持肌肉量,活動筋骨的最好方法。 因此,日本的老年護理中始終秉持“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這一指針,目的之一就是通過這個方法維持全身的肌肉活力。 目的之二,是為了維護老人的尊嚴。試想一個獨立生活數(shù)十年的老人,忽然有一天被安排所有的生活,是否有人會去思考他的心情呢?給老人足夠的尊嚴,為老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立空間,以及恰到好處的支援,這就是介護的中心思想。 社區(qū)介護中心的洗浴車,里面安裝了澡盆和淋浴設備,專門家訪那些老人臥床不起、需要提供洗浴幫助的家庭,依靠這些先進的設備和接受了專業(yè)培訓的介護人員,大大降低了每個家庭的負擔,老人們雖然步入遲暮,然而依舊可以生活得有模有樣。 記得渡邊淳一大師曾經(jīng)調(diào)侃,在婆媳矛盾中,媳婦可以用“孝順”的名義消滅對手——什么都不讓婆婆做,只讓她臥床休息,不出半月婆婆就會因肌肉萎縮再不能起床。因為渡邊身為醫(yī)學博士,所以深知其中要害。孝順和伺候是不是也可以仿效介護,通過自立延續(xù)老人的健康壽命呢? 悠園日本茨城家庭主婦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