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小編 曹政“15萬元,一個月工夫就全沒了?!泵刻欤愔堑哪赣H都會試著撥一個電話號碼,但這個電話已經連續(xù)幾個月打不通了。 在外面打拼,躲過了各種風險,不承想最大的投資風險竟然藏在家里邊。春節(jié)期間,在外地工作的陳智回老家后發(fā)現(xiàn),爸媽已背著他到廣西玩起了投資,甚至還預定了一套房產。投給理財項目的15萬元有去無回,那套房產因為涉嫌“傳銷”,兩萬多元的定金也是打了水漂。 近幾年,老年人炒房、炒股、炒黃金等投資被坑的故事不斷上演。在風險扎堆的投資圈里,老年人為何總是被忽悠?他們的財富由誰來守護? 擔心存款貶值急于投資 去年年底,經朋友介紹,陳智母親投資了一個理財項目,每月利息高達7%。然而,15萬元轉出后,她自始至終都沒等來7%的利息款,到頭來連本金也一起賠掉了?!皩Ψ街皇墙o答復說資金鏈斷了,錢一分也沒拿回來。”她說。 陳智母親是一位退休工人,從未有過任何投資經驗。這次義無反顧地選擇這個理財項目,實際上也是因為錢。“最看重的是"利息",比銀行高多了?!彼f。采訪中,小編向她了解具體的項目名稱、投資的用途等,她均一無所知,甚至連投資理財領域的專業(yè)詞語都不清楚。 一位互聯(lián)網金融從業(yè)者透露,像陳智母親這樣的投資對象正是他們平常最愛接觸的?!斑@些叔叔阿姨比較容易"忽悠",因為他們比較急迫?!痹撊耸拷忉?,老一輩人習慣了銀行存款的高收益,看到目前較低的存款利率,擔心手里攢的錢貶值,急著尋找各種“高收益”項目。一些投資理財公司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最先攻擊的就是這類人群。 “熟人營銷”釀下禍根 最初讓陳智母親投資這個“風險項目”的人,竟然是她認識了十幾年的朋友?!白阕愀艺f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彼貞?,這一周時間里,這位朋友反反復復地跟她介紹自己憑借該項目掙了多少錢、這個項目有多好,不斷地攛掇她投資,說肯定“回錢快、收益高”。 類似的是,年近六十的李女士夫婦這幾年也正在為自己投資種下的“苦果”而后悔。幾年前,在朋友推薦下,她連貸款帶從親戚朋友借錢籌來了百余萬元,一口氣投給了海南某樓盤,希望趁著房價翻番掙一筆。但沒想到的是,該項目并未處在海南的熱門區(qū)域中,過去幾年價格漲幅極低,也難以轉手賣出,實際上就套在了手中。“沒辦法,投資不成反倒欠了一屁股債!”這樣一來,李女士面臨著每月幾千元的貸款和親戚朋友的催債,老兩口只能四處打工籌錢還債。 “北京等一線城市的老年人,支付能力高,有投資沖動。”北京房展組委會秘書長、四季地產研究院副院長鄭向東透露,每年北京房展上的看房人中,中青年和老年人幾乎各占一半,中青年更傾向于海外地產投資移民,而老年人則更關注海南等度假養(yǎng)老性質的房產。 然而,無論是投資買房,還是其它投資理財產品,熟人推薦和從眾心理往往成為“陷阱”。鄭向東解釋,老年人不懂互聯(lián)網,信息渠道不暢,比較相信親朋好友的推薦,有一定從眾心理。從眾一方面是好事,讓老人能夠從周邊人那里掌握更多信息,后期維權力量也更大;但另一方面,從眾也容易導致盲目跟風。一些開發(fā)商或分銷商在社區(qū)搞一些送米面油的活動,推薦樓盤項目,周邊鄰居的咨詢和預定,往往引得老人跟風購買。如此信息不對稱,一旦項目不靠譜,老年人投出去的錢就打了水漂。 怕兒女埋怨被騙還不吭聲“這7000塊錢就當玩一玩,接下來您可別投了!” “為啥不投!一個月就能掙幾百塊錢,這要是放銀行得存到猴年馬月!” 大年三十的晚上,小張和母親在這樣的爭吵聲中度過。去年夏天,小張的母親滿懷期待地把一個美元投資項目介紹給小張時,小張就懷疑這個項目是個陷阱。按照母親的介紹,7000多塊錢是購買700多美元的錢,投進去,每個月都能收到一筆收益;同時,每介紹一個人加入,積分就增加100,每月獲得的收益也就更高;一個投資期結束后,7000多元的本金正常收回。 但小張到網絡上查詢發(fā)現(xiàn),這個公司在網站上披露的信息都毫無資質證明,所依托的集團公司在經營項目中也從未有投資理財這一項。當時,小張就極力勸阻母親,但這半年來母親卻一直瞞著自己偷偷買理財。 去年,北京老齡辦、致誠公益·北京老年維權服務工作站聯(lián)合發(fā)布《老年人涉眾型經濟犯罪被害風險調研報告》。報告中提到,針對老年人的此類犯罪主要集中于投資、理財以及購買藥品、保健品等方面,被騙老人經濟損失個案最高達300萬元,52%的老年人因害怕子女埋怨不愿告訴子女,75%的老人遭侵權后會主動尋求幫助,但維權實踐中往往遭遇立案難、罪與非罪界定難、挽回損失難等問題。 業(yè)內人士提醒,老年人面對高額回報的宣傳時,特別需要提高警惕,不要輕信,投資前要和子女或朋友商議,并對公司經營情況深入調查,提高判斷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也有專家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采取一定措施提升老年人防騙意識,從源頭上加強金融監(jiān)管,防范老年人被騙風險。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