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鼓樓大街與安德路交叉口西南角,有這么一個沒掛幌子的老修車攤,看攤兒的大爺一干就是40年,甭管刮風下雨都在,他說這叫規(guī)矩??v然周邊的景物一變再變,這個車攤卻成了周圍人心里的標志物。如今,修車大爺高保林已年過90,修車攤的生意也沒法跟40年前比了,生意不好。好在明面兒上、暗地里,還有一群幫襯他的熱心人。 老永久和電線桿子 早上7點多,高保林大爺順著安德路,打西邊慢慢悠悠地走了過來,走上十幾步,就得歇會兒。老爺子貓著腰,推著一輛永久二八自行車,車前頭的鐵筐里斜插著打氣筒,車后的兩個小筐里,都是零零散散的修車工具。高保林家住后九條附近,不算遠,因為年歲太大了,這一路走了一個多鐘頭。 40年來,高保林每天走這條路。老爺子說,自打50多歲干起了個體修車攤后,就一直堅持下來了。從一個精力充沛的中年大叔,到如今被時光雕琢成了一個連走路都費勁的老人,陪著他的那輛二八永久自行車,也從當年锃光瓦亮誰看著都羨慕,到如今除了鈴兒不響哪都響。去年,高保林把這個“老伙計”的腳蹬子卸了,反正也不能騎著走了,推起來更方便。 舊鼓樓大街跟安德路交叉口的西南角,有一根木質的電線桿,緊挨著路標牌。高保林抬頭瞅瞅電線桿,停下腳步。他拿起一段癟車胎當繩子,顫顫巍巍地把車拴在了木頭電線桿上。對他來說,這個十字路口40年來變化太大,唯一沒變的物件就是這根木頭桿子了。 高保林沒急著把自行車上的工具拿下來,他原本也沒指望來了就“開張”。老爺子坐在小板凳上,開始跟周圍早起的熟人打個招呼,寒暄兩句。住附近的居民、環(huán)衛(wèi)工人、送菜的小伙子,他都認識。老爺子一邊說著話,嘴里還抿著什么東西。沒剩幾顆牙了,唇齒之間抿著的白糊糊狀的東西,是總算含化了的饅頭。 風雨無阻擺修車攤 小編跟周圍的人打聽老爺子的消息,說想找老人聊天時,好多人都擺手,“甭聊了,老頭90了,有點糊涂了,聊不出什么?!比欢钠饋砗笮【幇l(fā)現(xiàn),老爺子其實不糊涂。 小編注意到,老人這身行頭,除了腳上的運動鞋,其他如頭上戴的棉帽、穿的粗布褲子,都像是五六十年代的產(chǎn)品。老人挺倔,說“那個年代”的東西別看土,都是好東西,穿不壞。顯然,高保林的記憶更多地停留在“那個年代”。 高保林說,他50多歲時候,活動了心眼,不等熬到退休,就“下?!绷?,花錢起了個修車攤的照,在這個十字路口干起了修車的買賣。當時選這里是因為這里路很寬,又四通八達,周圍這些居民樓哪年起來的,對面的菜市場是怎么演變的,他記得清楚極了。高保林說,如今不是這條路窄了,而是其他地方的路越來越寬了,“我不挪地方,最早是怕老主顧找不著,現(xiàn)在沒什么人要修車了,不走只是因為已經(jīng)習慣了?!?/p> 高保林的車攤,有過買賣興旺的時候,20世紀80年代后,鼓樓這兒有了地鐵,從家出來騎車換地鐵的人更多了,“他們出了地鐵騎上車奔家走,要騙三次腿,頭一次是買晚報,第二次是買菜,最后一次是上我這兒修車打氣?!闭f起這些,老人挺感慨。老主顧換了一批又一批,現(xiàn)如今能一起聊聊往昔的人幾乎都沒了。 在高保林的記憶中,2000年往后,生意淡了,開車的多騎車的少了?,F(xiàn)如今,滿街的電動自行車,有那么一段時間,他覺得自己在這里像個擺設。高保林可能理解不了綠色出行這樣的新詞兒了,當今的綠色出行改變著城市,卻沒改變高保林的境況,高保林不懂公租自行車,也不知道共享單車,他眼里的,是長得都一樣的自行車。 眼下,高保林一天賺多少錢沒法說,因為不開張是常態(tài),靠這個修車攤,高保林月賺不足百元,按他的話來說,就是掙口饅頭錢。“每天6點出門,中午12點收攤,這是給自己定的規(guī)矩,沒改過?!崩先烁锌?,現(xiàn)在很難保證“全年出勤”了,大風天就不來了,這輛老永久要是被刮倒了,自己扶不起來。 老爺子指著眼前的老永久,不免讓人有些心酸,它似乎有了那么點兒靈性,老人每天和過往的人聊天,走心的不多,這輛永久卻在一旁默默聽著,陪著他一起變老。 別忘了給老人拜年 這兩天,這位修車大爺?shù)墓适略谖⒉┥蟼鞑?,還有一張照片,拍自某個大雪天,老人冒著雪還出了攤。微博說,老人年輕時當過兵,眼下無兒無女,說大過年的,希望瞅見他的人多幫忙,哪怕給車打個氣呢。博主說,他年前最后一天下班后,想給老人送餃子去。微博底下的評論短時間就達千條,有的是給老人幫過忙的,有的是正打算去幫忙的。 有網(wǎng)友說,她家住附近,老人要是不嫌棄,歡迎他到家里一起過個年。還有年輕的小伙子說,自己有輛自行車,買的時候自帶氣筒,他特意把氣筒卸了,每禮拜都上老人那兒打氣,因為直接給錢怕傷了老人自尊。還有人一邊希望大家多照顧老人生意,一邊特意囑咐,老人歲數(shù)大了,重活干不了,咱們不為了真修車,而是為了多幫襯。“我有時候不虧氣都來,打兩下氣比畫比畫,就為了能幫幫他。”也有網(wǎng)友提醒,過年了,大家多幫幫老爺子,修完了車千萬別忘了給老爺子拜年。 微博的內容讓人看了心里挺暖,不過關于“無兒無女”的說法,老人說,自己并非一個人過日子,他有孩子,還有80歲的老伴兒,只是身體都不好。“孩子幫不了忙,也是吃低保?!敝劣诋敱嵌谓?jīng)歷是真的,老人說,他出生在通州還是燕郊有點含糊了,18歲就當兵了,原名高寶林,記憶最深的地方在張家口。說起在張家口當兵的事,老人愛唱指導員教給他的那些歌。 正聊著當兵的事,打街對面過來個姑娘,一句話沒說,把兩個剛買的花卷塞給了老爺子。問起來姑娘才說,已經(jīng)認識老人好幾年了,每天路過這兒,都得給老人買點吃的,老人牙口不好,饅頭花卷是最好的。 手捧花卷,老爺子說,這些年生活確實拮據(jù),但甭管是鄰居,還是這路人,明著暗著幫他的人,挺多的。 本報小編 景一鳴 文并攝 J168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