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樹良今年60歲,他在吳橋鎮(zhèn)敬老院一干就是26年。 于樹良從部隊復(fù)員后,一直擔任村干部。1988年,鎮(zhèn)上抽調(diào)他去籌建敬老院,明確他當院長。當時他猶豫不決。有人勸他:一個青年小伙子,出路多著呢!何必當這個“老人官”,說白了是“惱人官”,那些老頭、老奶奶不是好服侍的??!他考慮再三,認為古人尚且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就不能為老人服務(wù)嗎?他接受了這個任務(wù),從購買建材到施工,既做大工又做小工,多少個日日夜夜吃住在工地上,熱戰(zhàn)三伏,冷戰(zhàn)三九,操心勞碌,終于建成一座簡易的敬老院。敬老院建成伊始,接納了11個孤寡老人。 20年后的2008年,鎮(zhèn)上投資300萬元,易地建成綜合樓、愛心樓,敬老院大為改觀,入住敬老院的老人逐年增多。無論是艱苦時期,還是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他都克勤克儉,一心為老人服務(wù)。 26年來,他學會了管理和心理學。他帶領(lǐng)老人開荒種菜、養(yǎng)豬,用來改善生活。他為老人洗澡、蓋被、點蚊香、送老人看病、開展談心活動……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26年來,每逢過春節(jié),于樹良更加忙了。他除了籌辦老人的衣食外,還要讓老人們精神更愉快。為此,他和老人們一起過節(jié),除了讓老人心情愉悅,更多的是關(guān)心老人的飲食起居和安全。 26年來,他對家中的突發(fā)事情能妥善處置。他的父親得了重病,家人照應(yīng)有困難,他就把老人接到身邊侍湯侍藥直到老人去世。他的岳母常年患病,30多年間為她尋醫(yī)問藥,幾乎花盡他所有的積蓄,但他無怨無悔。 26年來,老人來來去去,他先后陪伴60多人一起生活,親自為45位老人操辦了喪事,既儉樸又莊嚴,很有人情味。難怪老人們稱贊∶“于院長是我們的大孝子!” 2014年,于樹良退休了。他照顧過的老人提到他,仍然贊不絕口。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