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學生組成“早安鎮(zhèn)江”愛心團隊。 四年多來,有這樣一群年輕人,每周四、周六,當許多人還在睡夢中時,他們就跑到學校食堂幫師傅們干活,用自己的勞動換來一份份早餐;隨后,他們帶著早餐,踩著腳踏車,從學校出發(fā)趕往周邊孤寡老人和生活艱難的家庭家里,將熱騰騰的早餐送到需要的人手中。他們是江蘇大學“早安鎮(zhèn)江”公益團隊的成員,是一群致力于“愛心早餐”行動的普通大學生。十多位老人,3500份早餐,四年來,愛心就這樣一直延續(xù)著。 通訊員 吳先琳 吳奕 揚子晚報小編 萬凌云 文/攝 愛心之旅緣于一次偶遇 江蘇大學汽車學院2014屆學生張歡是這項活動的發(fā)起人。談到發(fā)起活動的緣由時,她講述了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事。大二時的一個清晨,她在學校偶遇一位收廢品的老奶奶,聊天中得知老奶奶孤苦一人,以收廢品為生。由于當時老奶奶沒有吃早餐,張歡帶著老人去附近的食堂吃了頓簡單的早餐。“沒想到,僅僅是兩個包子,老奶奶就感動得哭了?!睆垰g說,這情景讓自己深受震撼,就產生了為貧困老人和家庭長期送早餐的想法。 剛開始,只有張歡一個人去學校周邊的社區(qū)踩點,為貧困老人們送早餐。后來,她在網絡上發(fā)帖尋找伙伴。很快,兩名京江學院及同專業(yè)的同學聯系她,表示愿意參加這項公益活動。就這樣,幾位在讀的普通大二學生,開始了漫長的公益之路。 為了尋找合適的幫助對象,團隊成員們連續(xù)跑了三四趟鎮(zhèn)江京口區(qū)象山街道辦事處詢問,并挨個去社區(qū)打聽是否有貧困老人愿意接受愛心早餐。而為了解決經費的問題,張歡帶著志愿者和學校食堂商量,達成合作協(xié)議:團隊成員為食堂服務做義工,每周從食堂免費領取兩次早餐,送給需要幫助的老人。 風雨無阻,付出愛也收獲愛“每逢周四周六,早上6點剛到,我便騎上自行車,到食堂做義工,隨后拿上熱騰騰的包子和雞蛋?!笔称穼W院2016級研究生張熙清楚地記得當時在團隊里做公益的情景。通常是不到7點,張熙便與其他團隊成員集合出發(fā),每個人手里都提著早餐,開始雷打不動的“愛心之旅”。 “我們有時冒著大雨,有時頂著寒風,但送到爺爺奶奶手中的早餐,從來都是溫熱的?!睆埼醺嬖V小編。 堅守,是因為他們在等待 小編了解到,貧困老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失獨老人,他們的凄涼處境震撼了志愿者們,也堅定了他們傳遞愛的決心。 “我從沒在現實中遇見過這么坎坷的人。”現任“早安鎮(zhèn)江”團隊負責人——運輸1502班蒲俊服務的是一位聾啞老人,喪偶還遭受家暴。初次見到那位腿腳不便的聾啞奶奶渾身青紫的疤痕時,蒲俊告訴小編,自己的眼淚當即就止不住地掉下來。 “雖然她不會講話,但我送完早餐后,會坐在奶奶身邊靜靜看著她比劃。我想,她需要的不僅僅是早餐,更需要我們的陪伴?!逼芽≌f道,“每次我們要走,奶奶總是站在路邊,目送我們安全到達馬路對面。像一個孩子一樣跟同學們揮揮手,嘴里咿咿呀呀的,她大概是在像每一位老人叮囑自己的孫子一樣,叮囑我們注意安全。”老人的鄰居還告訴小編,一到送早餐的日子,老人就會早早出來,在門口等著蒲俊他們的到來。 正是老人們的等待,猶如不竭的動力,讓“早安鎮(zhèn)江”這個公益團隊的大學生們,一棒接一棒,一直放不下這份“工作”。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