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7點,在鼓樓區(qū)湖南路街道天福園小區(qū),25歲的蘇琳琳和73歲的曹桂芳都會一起看看電視,聊聊家常,如同家人。
不過,她們沒有親屬關系,也不是雇主和保姆,而是曹桂芳以提供住宿的方式換取蘇琳琳的夜間照料。這是南京剛剛興起的一種新型居家養(yǎng)老夜間陪護方式。
“夜間有了陪護,心里踏實多了”
“小蘇人很好,很有耐心,經常給我講一些社會上的趣事,我晚上也不再寂寞了。更重要的是,她是學養(yǎng)老的,服務很專業(yè)。”14日上午,在曹桂芳家里,老人對小編不停地夸蘇琳琳。
蘇琳琳來自鹽城,是鼓樓區(qū)一名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護理員,平時負責為5名老人提供日間照料服務。去年5月,在鼓樓區(qū)南秀村養(yǎng)老服務站工作的她,開始以夜間陪護的方式照料曹桂芳老人。而曹桂芳則為蘇琳琳提供住宿,并每月主動支付給她500元陪護費。
“我今年73歲,生活還能自理,白天日子好過,晚上就難對付了。想請個保姆,又覺得費用太高。”曹桂芳說。
原來,曹桂芳的老伴去世得早,兒子在北京工作,自己患有心臟病,最擔心晚上突發(fā)疾病。“我心臟很不好,有兩次晚上犯病,如果病情嚴重,只怕連120都打不了。”曹桂芳說。
蘇琳琳介紹,在住進曹奶奶家之前,她一直租房子住,每個月幾百元房租。曹奶奶家是個三室一廳的房子,很寬敞。住到這里,可以省去房租,每月還有收入。
蘇琳琳與曹奶奶約定,她除了晚上向曹奶奶提供夜間陪護外,白天照常上班,為其他老人提供服務。
住宿換陪護,老人和護理員實現雙贏
“目前,為老人提供夜間照料服務的主要是住家保姆。而在南京,住家保姆每月工資基本都在3000元以上。”鼓樓區(qū)南秀村養(yǎng)老服務站負責人陸云說,這個價格并不是每個老人都能承擔得起的。為此,針對高齡、獨居老人的夜間陪護需求,服務站申請了2015年公益創(chuàng)投項目,“緣來是一家”獲得5萬元資金扶持,專門為獨居、空巢老人提供夜間照料服務。
陸云介紹,夜間照料服務,推行的主要是“住宿換陪護”的方式,獨居老人和養(yǎng)老機構、家政公司的護理員簽約配對,由老人提供免費住宿,護理員則承擔夜間守護老人的責任。另外,服務站會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收取不同服務費。同時,對于一些困難獨居、空巢老人,服務站再用公益創(chuàng)投資金為這些護理員提供每天10—60元不等的補貼。
“目前已有17名老人和12名護理員簽約。這些護理員絕大部分是無房的大學生。這是一種雙贏。”陸云說。
夜間陪護需求巨大,推廣尚需規(guī)范
連日來,小編走訪南京一些社區(qū)發(fā)現,絕大多數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只提供老人的日間照料服務,老人夜間陪護的需求,尚沒有引起廣泛關注。
與此同時,一個不容忽視的數據在急速增長。目前,南京市60歲以上的老人約130萬,其中獨居老人就超過5萬人,他們大都需要陪護。
“以‘住宿換陪護’為主要方式的夜間陪護服務,既滿足了獨居、空巢老人夜間照料和排解孤獨的需求,又解決了大學生租房難、租房貴的問題。同時,也減輕了老人子女和社區(qū)的精神負擔。這種做法值得肯定。”南京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與社會事務處處長周新華說。
不過,周新華表示,這種方式很受老人及家屬歡迎,但對于提供服務的人還應嚴格把關。目前這種方式剛剛興起,尚沒有相關措施進行規(guī)范,可能會存在一定隱患,如提供照料者素質參差不齊,一旦老人夜間發(fā)生意外,雙方權責如何認定?在推廣的時候,類似問題尚需進一步完善并加以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