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福利院社工“朋輩支持”成長小組開展第四期小組活動,圍繞案例著重討論如何認識和應對老年人的獨特行
為,要求從接納、尊重的原則出發(fā)去認識與應對其獨特、偏差行為,促進老年人人際交流能力的增強。
案例中老人的行為表現(xiàn)具有一定的獨特性,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來認識與應對類似的行為,是指責?是制止?是支持?是漠視?小組成員紛紛發(fā)言:從社工的視角出發(fā),以中立的價值觀為前提,先是接納老人已表現(xiàn)出的行為后,分析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及帶來的影響。如行為表現(xiàn)未給自己或他人帶來負面影響,那么就應尊重老人所持有的獨特行為習慣。如行為已給自己或他人產(chǎn)生了不良后果,那么在接納現(xiàn)實的基礎上對老人的偏差行為進行修復。接納是改變的開始,只有接納才能丟掉負面的刻板印象,從而客觀地開展工作。心理咨詢師認為:對于偏差行為,首先要探尋形成行為的原因,通過對形成原因的分析來找到行為修復之路。在處理老人人際交流上,工作中要避免“幫忙”現(xiàn)象,引導老人增強主動意識,在能力允許范圍內(nèi),放手讓老人自己去去進行表達、溝通。
相關資料表示老人告別了熟悉的工作,伴隨著身體的衰退,精力、腦力、行動力的減弱,熟悉的身體變得越來越陌生,老人因而特別需要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社工“朋輩支持”小組第四期活動,小組成員從各自的專業(yè)角度對案例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合理建議,制定了適用方法拓展應用及特殊案例長期跟蹤的服務計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