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政寧
在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六塘鄉(xiāng)三坪村,只要提起田貴賢、田永文父子,誰都會豎起大拇指,為其父子30年來愛心接力贍養(yǎng)平橋村孤寡老人田云和的行為稱贊叫好。
一條3公里長的崎嶇山路,是三坪村和平橋村相連的主要通道。在這條路上,他們來回奔走了20多年,為的只是心中的一個執(zhí)念。
1999,在父親?田貴賢意外去世后,田永文義無反顧地接下了照顧田云和的任務(wù)。隨著田云和老人年紀的增大,行動也越發(fā)不自如。田永文和家人商議后決定,把老人接過來一起居住。
時至今日,田云和在田永文家已住了8年多。由于田永文及家人的悉心照料,今年已95歲高齡的田云和,仍然耳聰目明、口齒清晰、精神矍鑠。
遠房侄兒主動上門照顧孤寡老人
他們之間的故事,得從30年前說起。
年輕時,田云和嫁至平橋村老云坪組后,和丈夫王幫云育有兩個孩子,但都不幸夭折。上世紀70年代,田云和夫婦收養(yǎng)過一個小孩,但沒多久小孩嫌當(dāng)?shù)厣钐遑?,偷偷地跑掉了,從此了無音訊。
80年代中期,六塘鄉(xiāng)政府在楊家莊修建了一座敬老院,年過花甲的田云和與老伴膝下無子,便決定到敬老院安度晚年。由于生活不習(xí)慣,一年后,他們執(zhí)意回到了老家生活。
在去敬老院之前,老家的房子已按相關(guān)政策處理。兩人回來時,只好安頓在好心的鄰居騰出的一間房屋里。
遠在3公里外的三坪村時任村會計田貴賢,是田云和老人的遠房侄兒,他得知二老回到老家后暫住在別人家里時,心里涌出一股酸澀難言的味道,便與妻子付本琴商定,要去照顧二老。
就這樣,在山坪村通往平橋村的崎嶇山路上,村民們隔三岔五總能看到田貴賢的身影。在他的照料下,兩位老人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1994年冬,一場重病奪去了王幫云的生命,讓年事已高的田云和悲痛不已。幫忙料理完老人的后事,田貴賢對田云和說:“大姑,你不要擔(dān)心,以后的日子我會繼續(xù)照顧你!”
從此,田貴賢到田云和家的次數(shù)更頻繁了,一旦有空,就會跑去看一看、問一問,并送上生活、飲食等用品。
兒子接力獻愛勝似親人
天有不測風(fēng)云。1999年的一天,田貴賢在割草后回家的路上,因下雨路滑,連人帶草不慎跌下山崖去世。
時年77歲高齡的田云和老人得知田貴賢不幸去世的消息,從平橋村步行3公里多山路來到三坪村,捶胸頓足痛哭不已。田貴賢的妻子付本琴和大兒子田永文看到此情此景,一邊抹淚一邊拉住老人勸慰,生怕老人悲傷過度出現(xiàn)意外。
“老人家這么傷心,一定是擔(dān)心她唯一的依靠失去了,以后的日子怎么過。”田永文沉思良久,對老人說道:“姑婆,你放心吧!爸爸走了,還有我們這些晚輩,我們會像父親一樣照顧你的……”
從此,38歲的田永文義無反顧地接下了照顧田云和的“接力棒”。
從三坪村到平橋村的山路上,不論冰天雪地、炎炎烈日還是刮風(fēng)下雨,總有田永文按時背著柴米油鹽等日常用品給田云和送去的身影。
為了讓田云和老人有個安定的居住環(huán)境,田永文還幫助老人修整日漸破損的房屋,疏通水溝和清理房前屋后的雜草。
這些年來,在這條彎彎的山路上,田永文已經(jīng)記不清楚自己走了多少個來回、流下了多少汗水、磨破了多少雙鞋子……
八年和睦相處譽滿山村
2008年臘月,田云和老人居住的房子已成危房,實在難以修復(fù)。加上老人年近九旬,生活不便。于是田永文和家人商議:干脆把老人接過來一起居住,這樣既省出了來來往往去看老人的時間,又避免老人住在危房里發(fā)生意外。
田永文的提議得到全家人的一致贊同。第二天,田永文的妻子蔡世玉來到平橋村,征求老人的同意后,將田云和接回家一起過春節(jié)。就這樣,他們開始了“同喝一缸水,同吃一鍋飯”的生活。
不知不覺,田云和老人在田永文家已住了8年多。
“這些年,你在這里過得好不好?”面對小編的詢問。田云和點著頭說:“過得很好!以前還沒得哪個像他們(指田永文一家)這樣對我這么好過,現(xiàn)在有吃的有穿的,什么都不用操心。”
“他老婆平時還要給她洗臉洗腳、端水倒尿呢。”田永文夫妻這些年的所作所為,鄰居楊代蘭看在眼里,贊在心里。她表示:說實話,對人好一陣容易,好這么多年,普通人很難做得到的。
這些年就真的一點怨言都沒有過?田永文呵呵一笑:也有過。由于要照顧老人,兩口子不能外出打工。在小女兒讀大學(xué)時,家里真是過得緊巴??吹阶约旱牡艿芡獬龃蚬ざ嗄?,回鄉(xiāng)蓋起了新房,心里也蠻羨慕的。“現(xiàn)在女兒畢業(yè)了,擔(dān)子要輕松多了,接下來我也要攢點錢修個新房。”站在自家破舊的土木房屋前,田永文對小編說。
“田貴賢、田永文兩父子和家人的行為,有些親生兒女都不一定能做到。”三坪村文書王甫川說,在當(dāng)?shù)?,由于他們一家事跡的廣為流傳,對村民間的和善相處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當(dāng)?shù)剜徖镏g友愛和睦的風(fēng)氣日益濃厚。
由于親生母親在弟弟家生活,兩個女兒都在外,平時家里就只有田永文夫婦和田云和老人。劉政寧 攝
生活中,田永文妻子蔡世玉還要負責(zé)給田云和老人打水洗臉洗腳。劉政寧 攝
幫老人洗完臉后,蔡世玉還要給她擦拭手。劉政寧 攝
平時,這個黃色沙發(fā)是田云和老人待得最多的地方。劉政寧 攝
有時,田永文也會和老人坐在一起,閑聊家常。劉政寧 攝
“現(xiàn)在女兒畢業(yè)了,擔(dān)子要輕松多了,接下來我也要攢點錢修個新房。”站在自家破舊的土木房屋前,田永文暗下決心。劉政寧 攝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