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 陳思伊 通訊員 陳曳
從溫嶺白峰山自下而上,一共1500多級臺階,有老舊的黑色臺階,也有新修的白色臺階,看上去就像是鋼琴琴鍵,黑白交錯。
這條山路,82歲的退休教師毛忠志已經(jīng)走了不知多少遍。從2012年開始,毛忠志自掏腰包,整修上山的路,并在山頂架好護(hù)欄,還主動當(dāng)起白峰山園丁。
村民齊力鋪山路
多年前,一次看新千年曙光的機(jī)會讓毛忠志走上了白峰山,他發(fā)現(xiàn),路上的很多級臺階都壞了,走得磕磕絆絆,山頂看日出的地方,如果人多擁擠容易跌落懸崖。于是,毛忠志想,能不能把上山的路修一修,保障游人安全。
從山腳到山頂走了數(shù)遍,毛忠志心里有了數(shù):“旁邊有個透天洞,風(fēng)景更好,先修去透天洞的路,讓更多人可以去那兒看看。”
2012年,時機(jī)成熟,毛忠志制定了詳細(xì)的修路方案,買來水泥、石子等材料,叫來師傅,3天不到,這條路就開工了。
聽說退休教師毛忠志要修路,附近的村民一下子議論開了,有些村民被他的義舉感動,跑去幫忙。開工時,施工人數(shù)壯大到50多人,只用了4天,一條嶄新的山路就修好了。具體用了多少錢毛忠志已經(jīng)記不清楚了,“將近1萬元吧,是從退休工資里省下來的。”
為山頂架起“安全鎖”
修好了往透天洞的路,毛忠志又想起,到山頂?shù)睦下?,臺階也崩壞了不少。于是,他又去了趟市區(qū),花了2000多元,叫來泥水師傅一起拾掇。2天后,這條老路也修整完畢。
毛忠志還是沒放下心,他親自跑到建材市場,花了1萬多元,買來53米長的鐵欄桿,雇了建材師傅給懸崖加道“安全鎖”。架好后,他還自己爬到山頂試了試,感覺有些搖晃,又再次找來師傅做加固。
白峰山上的老園丁
現(xiàn)在,如果你去白峰山,或許會看到一個割草的老人,那就是毛忠志。他每天早晨4是30分半就趕來白峰山,登到山頂,一邊割草一邊下山,“這條路上鍛煉的人多,萬一被雜草絆倒,就危險了。”他還說,“只是割點草,沒什么大不了的。”
毛忠志說,這個認(rèn)真負(fù)責(zé)的勁,是自己以前在村小當(dāng)教師時養(yǎng)成的,“其實,這山不是我的,這路也不是我的,但我是人民教師,我覺得我不能愧對‘人民’這兩個字。”
標(biāo)簽: 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