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愛學(xué)習(xí)的韋思浩正在杭州圖書館里看報。視野網(wǎng)供圖
“拾荒老人”韋思浩晚歸的身影。視野網(wǎng)供圖
1月4日晚至今,“【魯班征集令】情動杭城”的一條微信,幾乎刷爆了整個微信朋友圈。
人們不約而同轉(zhuǎn)發(fā)和附議的,是微信公眾號“浙大微魯班”的一項倡議:“今日的我們,愿在他的感化下,一掃精神上的荒蕪,聚集我們微笑的力量,溫暖這個世界”、“我們想為他塑一座雕像,就在浙大圖書館門口?!?/p>
感化,是何其有分量的一個詞語;立雕像,又是何其重要的一個決定。是誰,能受此待遇?我們不禁想要追問。
1月5日,小編追隨他的足跡,來到杭州圖書館,去他生前住過的小區(qū),尋訪他的家人和鄰居,與征集令發(fā)起者對話,一點點、一步步,抽絲剝繭般還原他平凡而有意義的一生。
昨日,一條“為普通校友塑雕像”的微信刷爆朋友圈——
一位“拾荒老人”感動一座城
鄧國芳錢祎許雅文王慶麗
他的名字,叫韋思浩,杭州的一名退休教師;他的名字,叫“拾荒老人”,每月拿著5000多元退休工資,卻一直拖著麻袋在杭城拾荒;他的名字,也叫愛看書的“流浪漢”,是杭州圖書館的“??汀?;他的名字,還叫“魏丁兆”,曾以此名捐資助學(xué),連女兒都不知曉,直至身后遺物被翻整出來……2015年11月18日,韋思浩在過馬路時,被一輛出租車撞倒,12月13日,搶救無效離世。
然而,就在老人離世后的20多天后,因為錢江晚報、杭州市品牌促進委員會、“浙大微魯班”等社會機構(gòu)為他立雕像的倡議,老人的故事,被再次傳播開來。在網(wǎng)絡(luò)信息的汪洋大海里,行色匆匆的人們,仿佛淘到了金子一般的激動與喜悅,紛紛加入附議行列。杭城的網(wǎng)絡(luò)空間,也因這個共同的心愿,瞬間變得溫情脈脈。
這是一種精神的滿足感。當(dāng)韋思浩老人帶著拾荒麻袋、靜坐在圖書館看書的畫面,烙刻在我們的腦海里時,很多人荒蕪的精神世界,也仿佛被拾掇起來,變得五彩斑斕。
“有些人死了,卻還活著?!薄啊爵敯嗾骷睢壳閯雍汲恰痹瓌?chuàng)者之一、浙江大學(xué)管理學(xué)院大一學(xué)生孟禾說,我們希望通過立雕像的倡議,把老人的善意與社會責(zé)任感,傳遞給我們自己,也傳遞給更多的人。
1 2 下一頁
1 2 下一頁
標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