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圣誕節(jié)了??v使北京的窗外有霧霾,也沒能阻止圣誕氣氛的蔓延:商場內外早已豎起了高大的圣誕樹,街邊也亮起了華麗的彩燈,圣誕本土化產物“平安果”正在大街小巷熱賣,打開網頁也鋪天蓋地都是“圣誕促銷”的信息。圣誕節(jié)本身就是歐洲各種民俗的大雜燴,再加上近幾十年商業(yè)化的成功包裝,如今的圣誕節(jié)對很多人來說沒有什么宗教意味,與耶穌降生毫無關系的圣誕樹、圣誕老人和圣誕禮物反倒成了圣誕節(jié)的標配。
今天我們來談談圣誕老人。圣誕老人并不是一開始就和圣誕節(jié)捆綁在一起的。想想也是,一個來自北極圈里與馴鹿和精靈為伴的胖老頭,能和伯利恒的馬廄里降生的耶穌有什么關系呢?那么,如今的圣誕老人到底從哪里來?若他開口,又該說哪國話呢?
圣尼古拉斯(拉丁語sanctusnicolaus)是得到較多認可的圣誕老人原型,他原是小亞細亞古國利西亞(今土耳其境內)米拉地區(qū)的一名希臘主教,生于公元270年,在343年的12月6日去世。傳說他家境富裕、樂善好施,曾將金塊從窗口擲入一戶人家,救助了三名貧苦的姐妹。在歐洲,很多國家保持著在12月6日的圣尼古拉斯節(jié)而非圣誕節(jié)送禮的習慣。這位圣尼古拉斯生在東羅馬帝國的時代,當地雖然有許多方言,拉丁語也有使用,但是官方語言還是以希臘語為主。這么看來,最早的圣誕老人說的應該是希臘語。
圣尼古拉斯的形象流傳到荷蘭又有了變化,名字也變成了sinterklaas。這時的傳說里,尼古拉斯從西班牙來(因為據說1087年圣尼古拉斯的遺骨被埋葬在意大利南部城市巴里,這一地區(qū)后來屬于西班牙帝國),會給表現好的孩子們帶來糖果和小禮物,而他的隨從則會懲罰那些這一年中做了壞事的孩子。開始給人們送去禮物的圣誕老人,說的大概是荷蘭語吧。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與殖民擴張的進行,荷蘭人帶著圣尼古拉斯來到了美洲大陸,而英國人也帶著他們的圣誕老人形象來到這里。英國人的圣誕老人名叫fatherchristmas,他從英國本土民間傳說中演變而來的,由于英國人不過圣尼古拉斯節(jié),所以圣誕老人送禮的日子就落在了圣誕節(jié)這一天。在北美,荷蘭版的圣誕老人和英國版的圣誕老人合二為一,保留了荷蘭圣誕老人的名稱(即英語中santaclaus的來源)和送禮的傳統(tǒng),以及英國圣誕老人樂觀慷慨的性格與在圣誕節(jié)出沒的習慣。新版的圣誕老人也入鄉(xiāng)隨俗,開始說英語了。
在美國,人們?yōu)檎f英語的圣誕老人加入了各種各樣的元素,讓他變成了如今人們最熟悉的經典模樣。歷史上的圣尼古拉斯面容清瘦,胡子短硬,而英國的圣誕老人則穿著綴有毛皮的綠袍。現在這個白胡子、紅衣服、駕著馴鹿、背著禮物、面色如玫瑰、鼻子像櫻桃、胖乎乎樂呵呵的圣誕老人,乃是歷經幾代商家長期包裝、苦心經營,是徹頭徹尾的美國產物。從這個角度來看,如今我們熟悉的圣誕老人,不再說什么希臘語或者荷蘭語,而操著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語,“hoho ho! merry christmas! (嚯嚯嚯!圣誕快樂?。背蔀榱吮泵朗フQ老人的招牌問候。
有人要問,不是說圣誕老人的故鄉(xiāng)在芬蘭的拉普蘭省嗎?圣誕老人說的難道不是芬蘭語?這可難說。北歐各國都認為圣誕老人來自自己的國家。再往上追溯,圣誕老人的形象又與北歐神話中的主神奧丁有許多相似之處。除此之外,加拿大人和美國人都積極將圣誕老人納為自己的國民。所以說,歷史上的圣誕老人與傳說中的圣誕老人到底該說哪國話,真是一樁懸案。
但是,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圣誕老人和圣誕節(jié)一樣,都是各種民俗傳說和時代發(fā)展融合的產物,一路帶著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印跡不斷發(fā)展,所以圣誕老人說著不同的語言也是情理之中?,F在用不著談什么“崇洋媚外”“移風易俗”的嚴肅話題,我們也沒必要因為圣誕節(jié)和圣誕老人淪為商業(yè)的附庸而耿耿于懷。管他是不是炒作呢,一年到頭有這么一個日子,人人喜氣洋洋,街道流光溢彩,家中整潔溫暖,忙里偷閑吃一塊姜餅,喝一杯熱紅酒,這不就是最好的“節(jié)日精神”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