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石家莊11月14日電(小編王民曹國廠)“長發(fā)其祥”花錢、“麟趾呈祥”婚書、“萬壽無疆”瓷瓶、“燕爾新婚”湘繡、“天保九如”牌匾……60歲的田國福一邊介紹老物件,一邊慨嘆《詩經》文化的博大精深。
田國福是河北河間詩經齋主、詩經文化傳承者,河間市詩經村是2000多年前西漢毛萇設館講授《詩經》的地方,至今遺跡仍在?!对娊洝穬热莺w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植物等方面,是反映周朝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
田國福說,在古代,《詩經》是學校的必讀課目,也是讀書人的啟蒙讀物。《詩經》元素在古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花錢、婚書、瓷瓶、牌匾……都能找到《詩經》的影子。
田國福給小編展示了一款煙臺寶成銀樓詩經花卉茶托,上面刻有“如日之恒,如月之升,如南山之壽”。這句話出自《詩經·小雅·天?!?,意思是“像上弦月漸滿,像太陽正東升,像南山壽無窮”,祝賀福壽綿長。他收藏的一張1949年的訂婚證,背景內容是《詩經》里的“關雎”,一張1954年的結婚證上背景內容是《詩經》里的“國風”,上世紀70年代的一幅湘繡上繡著“燕爾新婚”。
“每一種物件都是活教具,起到教化民風的作用。到今天,人們很少見到這類東西了。”田國福說。他不僅收藏大量與《詩經》有關的物件,更主要的是收藏各種版本的《詩經》古本,10多年來收藏了500多部、上萬冊,最早的一部為明嘉靖年間的。
田國福根據(jù)自己的收藏經驗認為,《詩經》并非“高大上”,其實在過去很接地氣,普及程度非常高,離人們的日常生活很近,在民間有很強的生命力。
田國福說:“古人用《詩經》的悠悠古風陶冶情操。當今,仍然可以發(fā)揮《詩經》的教化作用,關鍵在于引導。我們完全可以給《詩經》配上插圖,在中小學生中普及?!对娊洝方由系貧猓挪粫u行漸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