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江西吉安市吉州區(qū)樟山鎮(zhèn)上瀘田村的王天倫,今年已經(jīng)94歲高齡,但常年堅持讀書寫字的習慣使他的思維依然清晰。只要說起他謄抄書籍的事跡,為此感到非常自豪。自1992年,王天倫癡迷謄抄中國古典名著以及其他各類文章典籍,20余年來,從未間斷。王天倫先后寫壞了2枝毛筆、4枝鋼筆,共抄寫《史記》《古文百篇》《警鐘》《上古開天辟地》等各類書籍計逾1000萬字,整整62本手抄本。其中,僅《史記》一書,就有文言文、白話10多本,160余萬字,花費老人一年零兩個月。王天倫謄抄的書本主要是由楷體寫就,后期有部分行書作品。 王天倫清晰記得,10歲時,父親在外做事,他未上學。見村里私塾書聲瑯瑯,王天倫多次在家里跟著誦讀“三字經(jīng)”,父親很受觸動,于是將王天倫連同3個堂兄弟一起送進私塾,父親親自教了他們8個月,雖然時間短暫,卻讓王天倫終生難忘。后來,私塾停閉,沒人授課,王天倫只好輟學。14歲,王天倫一路步行,來到吉安當學徒,幫雜貨店賣油賣鹽,父親經(jīng)常過去看他,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王天倫說,他謄抄的每一本書里,都有父親當時對他的教誨,現(xiàn)在他要把這些教誨整理好,再傳給后人,讓他們學會后融入社會,融入家風。
王天倫稱,他的幾個子女很孝順,日常生活都讓他覺得很舒心。隨著年歲已高,他總想著為晚輩們留下點什么。王家祖上世代是中醫(yī),家境雖不殷實,藏書卻也頗豐。然而,王天倫樂善好施,對于上門借書者,總是慨然應(yīng)之。借書者眾,歸還者少,久而久之,藏書散盡。退休后,王天倫覺得身體尚好,于是在二兒子的小商店幫幫忙,幫襯之余,便拿起筆謄抄書本,希望能為后輩留下一筆精神財富。同時,讓他忘記煩惱,也鍛煉了思維。20年如一日地堅持,王天倫每天必做的功課都會花費2小時來謄抄感興趣的書籍。寫字讓他感覺神清氣爽,若一日不寫,頓覺飯食無味,興致索然。在王天倫寫的字幅中,有一句父親諄諄教誨的話——“德親順親,方可為人為字。不德父親,不可以為人;不順父親,不可以為字。
王天倫謄抄的書本中,有一部分是中醫(yī)中藥典籍。王天倫說,其祖上是中醫(yī)世家,祖父也是中醫(yī),后來父親改行做雜貨生意。眼看祖?zhèn)鞯尼t(yī)術(shù)就要失傳,其祖父甚是著急。孫輩中共有3個男孩,祖父唯獨看上了排行老大的王天倫。原來,“上瀘田村”中的繁體“瀘”筆畫較多,較難寫,兩位堂弟都表示不會寫,而王天倫由于經(jīng)常臨摹村民們籮筐、扁擔上的字,會寫繁體“瀘”字,祖父認定王天倫是有心人,學習中醫(yī)堪為可造。直到現(xiàn)在,王天倫還經(jīng)常利用他掌握的中醫(yī)方子,幫助病人。
94歲的老人,20年的堅持,就是憑著這股子韌勁留給了后代不菲的知識財富,也讓我們年輕的一代明白了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的道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