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biāo)簽:
“90后”和“60后”的新鄰居生活,沒代溝 還成了好朋友
2017-09-22 08:00:02
無憂保


脆爽的冬腌菜,鮮嫩的冬筍片。家住杭州市潮鳴街道艮園小區(qū)的金師傅,用這道杭州名菜“炒二冬”招待了對門的“90后”鄰居小葉。
其實,金師傅的這份謝意,打小葉搬進對門就“無法抑制”了。
去年9月,小葉搬進艮園小區(qū)。沒過幾天,一個下午,透過敞開的門,小葉看到金師傅好像在敲打什么,嘴里嘟囔:“怎么搞的,又沒圖像了。”
小葉敲了敲金師傅家的門,一問緣由,才知道是家里電視機沒有信號了,又不知道找誰修,只能自己搗鼓。小葉于是主動請纓。一看,發(fā)現(xiàn)是機頂盒的問題,小葉想幫人幫到底,于是又幫忙聯(lián)系了數(shù)字電視運營商。
金師傅家的機頂盒修好了,小葉也成了金師傅口中的“我們小葉”。
從此,小葉跟金師傅的接觸越來越頻繁。小葉單位發(fā)了水果,自己一個人吃不完,就會拿一些給金師傅。小葉回老家過年,有信件、快遞,金師傅也會幫忙收著。
金師傅說:“小葉這個年輕人蠻不錯,有禮貌,也很熱心。跟他做鄰居,我覺得,跟年輕人相處,沒那么難嘛。”
小葉也從金師傅身上感受到來自長輩的溫暖:“金伯伯說我們在外面打拼不容易,很照顧我,做了好吃的,總要給我送一些。”
小葉還說,有時候看到金師傅,會讓他想到自己的長輩,就會給家里打個電話,問個好。
52歲的張巧芬,也有一位“90后”鄰居陸妍。
對這位鄰居,張巧芬坦言,之前其實是保持著“觀望”態(tài)度。
“剛搬進來,又是外地人,不知根知底,我這個人比較謹(jǐn)慎,剛開始有點防著小姑娘?,F(xiàn)在回想起來,蠻難為情。”張巧芬說。
兩人的接觸,緣自張巧芬的錢包。去年底,張巧芬去超市辦年貨,回家掏鑰匙開門時,錢包不小心掉了出來。而這一切,張巧芬渾然不知。
錢包正巧被下班回來的陸妍撿到了,她根據(jù)身份證上的頭像和家庭地址,知道錢包是鄰居大姐的,馬上敲門,將錢包交還給了失主。
接下來,就像金師傅和小葉一樣,張巧芬跟陸妍成了朋友,一有好菜張巧芬就邀請陸妍到家里吃飯,“我女兒比她大一點,在北京工作,也算是寄托感情了。”
對于之前的不信任,張巧芬也很慚愧,她說,以前對外來務(wù)工人員,總有點排斥。“時代變了,我們的想法太老套了。跟小陸接觸下來,覺得現(xiàn)在這些外地來的小姑娘、小伙子挺靠譜的。”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quán)歸無憂保所有,轉(zhuǎn)載務(wù)必注明來源;
轉(zhuǎn)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