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早報:無憂保積極推進個體社保的普及與宣傳,擴大市場的布點與覆蓋,竭盡全力提供最為優(yōu)質和便捷的服務,讓掃一掃三分鐘在線繳社保成為解決現實民生問題的有效方式。
“老人社會”即將來臨,而“退休”又是每個老人勢必面臨的情境。權勢愈大退休后愈不易交朋友;人際交往愈熱鬧的退休后愈顯得冷落,如果因為派系傾軋、權力斗爭、理想落空而不得已才退休的,退休后更是牢騷驚人,酸氣沖天。
這種情形并不是今日才發(fā)生,最近我讀到明代狀元王衡寫給他父親的一封信,他父親王錫爵,官至建極殿大學士,因為和張居正宰相不兼容,退休回鄉(xiāng),狀元郎王衡不久也棄官歸舍,陪他父親,希望能“承歡養(yǎng)志”一番,結果發(fā)現父親連人都不愿見,“一日見一人則一日不樂,一處見一人則一處不安”,把人都視為毒蛇猛獸,整天悶悶不樂,在“退休并發(fā)癥”中,連“生趣”也幾乎斷絕了!
這位狀元兒子眼看“無歡可承,無志可養(yǎng)”,相對著哭不可以,相對著笑又裝不像,守在父親身邊毫無益處,遠離父親又不忍心,胸臆間既酸又痛,長久下去,不但幫不了退休老人的忙,恐怕連自己也會被拖垮!于是他寫了一封情辭懇切的信,提出了具體的“豁然悟脫”的建議:
第一,要自己尋找可以“寄情”的快樂。別人不能進獻快樂給你,即使進獻快樂而你不接受,會更悲傷??鞓芬约河行娜?,在無味中尋出有味,無情中尋出有情,有人“好靜坐煉氣”,有人“好園藝賞花”,有人“好音樂拍唱”,有人“好讀書寫作”,有人“好散步旅游”,大學士退休后,寫寫實人實事的回憶錄,寫寫不需才情不費精神的游記,寫寫經驗之談的警世議論,當然不必去寫應酬文字。讀書則不必快讀速讀,要從容地緩緩地讀,更加有味。退休老人就是要注意“不忙不閑”。
第二,選擇“寄情”的原則有兩項:一是選擇自己“性之所近”,順著性向去做,溫習老本行;一是矯正自己“性之所偏”,逆著性向去下“克己”的功夫,學習新課題。退休老人下功夫,與少年人不相同,退休者對“熟”的本行,要看作“生”,在老本行中尋求新的突破;對“生”的新課題,要想辦法去學“熟”,勇于接受新挑戰(zhàn),人就不會老。對“真”的事件,不妨認做“假”,看得雪淡;對“假”的事件不妨當作“真”,認真去做。退休老人要記住:熟處要生,生處要熟,真處要認假,假處要認真。
第三,要珍惜朋友。人到老年,骨肉自然遠離或凋零,只有朋友才可以填補骨肉的不足。有人一退休,不但生客不愿見,貴客更不愿見,漸漸地連密友也害怕見,最后連一切“人事”都怕、都討厭,然而人如何可離人?人如何可離事?別人見到你,也許覺得很高興,你何必因為怕應酬答拜而躲起來?白天討厭人而不屑去見他們,那么夢里還是會見到人,你連夢也怕嗎?別忘了,世上最吉祥的就是人。
第四,老人要溫暖,不要冷酷。不論人的品格高低、氣韻雅俗,只要滿身“春夏氣”的就吉,滿身“秋冬氣”的就兇!做人若只求“潔凈收藏”地退縮,已經是“秋氣”,如果再裝點出凄風苦雨、迷霧嚴霜,一團肅殺,認為“天下無一物可喜、無一事可做、無一處可住、無一人可交”,那就是“生趣斷絕”的嚴冬了!退休老人最重要的是:“延和氣,娛永日”,一個溫暖喜悅的老人都可愛!
無憂保的快速發(fā)展,是中國3億無法正常繳納社保勞動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聯網+人社”的一次大膽嘗試。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