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早報:無憂保積極推進個體社保的普及與宣傳,擴大市場的布點與覆蓋,竭盡全力提供最為優(yōu)質(zhì)和便捷的服務(wù),讓掃一掃三分鐘在線繳社保成為解決現(xiàn)實民生問題的有效方式。
李高峰今年46歲,是一位熱心的志愿者,更是“河南在京志愿者組織”的發(fā)起人。河道清淤、清理公廁、社區(qū)抓賊……多年的堅持,讓李高峰成了志愿者隊伍中的一只“領(lǐng)頭羊”。近幾日,“掃橋爺爺”竇珍十多年堅持義務(wù)掃橋的事跡經(jīng)媒體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他的凡人善舉感動了首都市民,更感動了李高峰和他的“志愿者服務(wù)隊”?!霸蹅円驳米鳇c什么呀!”幾名志愿者開始跟李高峰商量,希望他組織一次跟以前不一樣的清掃活動,向竇珍老人致敬。昨天上午,李高峰和20多名志愿者在十里堡的過街天橋清理了小廣告,下午則繼續(xù)在二道溝清理垃圾。其實,像昨天這樣的清掃活動,李高峰和他的志愿者團隊已經(jīng)堅持了十多年。
一天清理了兩噸垃圾
昨天一大早,志愿者們便從北京的四面八方匯聚到甘露園,距離這里最遠的志愿者是從通州趕過來的。和李高峰一樣,每位志愿者心中,都滿懷著對竇珍老人的崇敬。
8時30分,李高峰穿上了志愿服務(wù)專用的紅色外套,和其他志愿者們一起,來到朝陽路。從這里開始,志愿者們就要分頭行動了,有的人負責(zé)清理路面垃圾,有的人則開始清掃沿途的過街天橋。
一輛用來裝垃圾的三輪車沿著朝陽路緩慢前行,車后的李高峰和其他幾位志愿者負責(zé)用耙子、鏟子等工具,將沿途的垃圾裝上車,他們不放過路上的每一處垃圾和每一片落葉。三輪車滿了,就先把垃圾運走,回來再接著拉第二車。足足一天的時間,志愿者們統(tǒng)計,從朝陽路及朝陽北路清理的垃圾足有近兩噸。
李高峰說,竇珍老人的事跡深深感染了他,作為志愿者,老人成為他心中的榜樣。這幾天他早已按奈不住,覺得應(yīng)該再為這座城市多盡一份力?!敖裉斓那謇砉ぷ髦饕槍β淙~,環(huán)衛(wèi)工人們很辛苦,剛剛清掃的路面被大風(fēng)一刮,便又是滿地枯葉。朝陽路附近路段工地和民居較多,這些樹葉會帶來火災(zāi)隱患。我們每周末都有志愿者活動,我想,它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我們應(yīng)該把竇珍老人的精神傳承下去。在這個過程中,更要勤于思考,隨時觀察周邊地區(qū),以便增加志愿服務(wù)的項目?!崩罡叻暹呎f邊彎腰掃起幾片落葉。
小鏟子為天橋“美容”
幾把小鏟子在過街天橋上忙個不停,橋面上的口香糖被一塊塊清理下來。兩三名志愿者負責(zé)一座過街天橋,除了清理地面,還要擦拭欄桿,每根欄桿立柱都被擦得干干凈凈。一座橫跨朝陽路的過街天橋,清理干凈最快也要一個小時。
志愿者們經(jīng)過這樣的體驗,十分感慨,“清理一座過街天橋很不容易,一天下來就會腰酸背痛,竇珍老人的毅力著實讓人欽佩,更可貴的是,老人將這種枯燥的體力勞動當做一件樂事,不求回報,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所有志愿者學(xué)習(xí)?!?/p>
志愿者中還有博士后
晚上7點多,志愿者們回到二道溝河附近李高峰的住處。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屋子,既是李高峰的志愿服務(wù)活動站,又是他的住處,屋子里掛滿了志愿者們服務(wù)的照片。志愿者們在屋里歇歇腳,李高峰則燒了一壺開水,倒好之后捧到大家手里,“這一天辛苦大家了!”這是他對志愿者們的一種致敬。
李高峰身上的紅色外套雖然還寫著“河南在京志愿者組織”,但如今在這個大家庭里,志愿者們早已不再局限為來京務(wù)工的河南人,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們都匯聚在一起。他們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6歲,最大的50多歲,學(xué)歷最高的是博士后,數(shù)量最多的則是咱北京人。
“竇珍老人的事跡我們都看到了,咱們也得做些什么呀!”早在前兩天,志愿者們就摩拳擦掌,把懷念老人的悲傷化為一股力量。
“也許,這才是對竇珍老人最好的紀念?!崩罡叻逭f。
本報記者 景一鳴文并攝 J168
無憂保的快速發(fā)展,是中國3億無法正常繳納社保勞動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聯(lián)網(wǎng)+人社”的一次大膽嘗試。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