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早報:無憂保積極推進個體社保的普及與宣傳,擴大市場的布點與覆蓋,竭盡全力提供最為優(yōu)質和便捷的服務,讓掃一掃三分鐘在線繳社保成為解決現(xiàn)實民生問題的有效方式。
張鐸和劉濤在《老有所依》中飾演一對孝順夫妻呂希和江木蘭。
信息時報訊 (記者 蔡慕嘉) 聚焦老年人養(yǎng)老問題的電視劇《老有所依》昨晚在浙江衛(wèi)視播出大結局,雖然趙寶剛極力呈現(xiàn)一個“老有所依”的愿景,但觀眾看到的卻是“老無所依”的困境,生活中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夾心層的觀眾更是被“逼”出了“爸媽去哪兒”的疑慮。
日前,在劇中飾演呂希的張鐸接受信息時報記者專訪,談及養(yǎng)老問題,他表示時下大部分人都在為養(yǎng)老做物質儲備,卻忘了身體儲備。對于自己將來老了的歸屬,和妻子陳松伶決心做“丁克一族”的他,表示不寄望養(yǎng)兒防老,最樂觀的是到時自己能夠自理照顧好自己,“(去)養(yǎng)老院沒想過,我是一直想我自己照顧自己,或者說一些朋友一起(過)。”
戲里戲外都有父母養(yǎng)老問題
在《老有所依》中,趙寶剛通過3個典型家庭,講述當下社會面臨的主要養(yǎng)老問題,以及兩代人如何面對和解決養(yǎng)老恐慌。張鐸和劉濤飾演的是一對孝順夫妻呂希和江木蘭,上有老下有小,是時下雙獨家庭“4+2+1”的家庭結構,也即是名副其實的“夾心層”。
劇中呂希和木蘭面臨父母突發(fā)疾病、異地贍養(yǎng)等養(yǎng)老問題,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張鐸也有相同的經歷。
張鐸與父母現(xiàn)分居北京、哈爾濱兩地,據(jù)張鐸回憶,父親心臟不好,有次爬樓梯時就摔倒在樓梯間,幸虧被回家的鄰居碰見送去醫(yī)院。而上次張鐸在劇組拍戲期間,也剛好碰上了父親要去做心臟支架手術。
“他這個心臟問題就是好多年了,之前就跟他說過做這個支架,但是他說什么也不做。后來機緣巧合,我岳母在香港認識一個比較好的支架手術醫(yī)生,剛好約的那一個時間,當時我正好在拍戲,松松(陳松伶)在美國,我就說那你回來吧,然后她就全程安排了這一件事,把我父母從哈爾濱送到深圳,再從深圳送到香港,結果去了之后,一下就下了五個支架?!?/p>
就張鐸目前的經濟能力,也不是沒辦法將父母接到身邊一起生活。早些年,事業(yè)有成的張鐸就試過把退休的爸媽從哈爾濱接到北京安度晚年,無奈父母不適應北京的生活,最終還是回到哈爾濱去。
“現(xiàn)在已經回去了,(北京)沒有他們熟悉的地方和人。之前接過來住了兩年,他們當時都把哈爾濱的房子賣掉了,后來又堅持一定要回去,因為這個事也鬧了一些矛盾。憋了很長時間,后來我說"我把留在北京和回哈爾濱的利弊跟你們分析一下,最后做什么選擇,我都尊重你們"?!?/p>
不去養(yǎng)老院也不養(yǎng)兒防老
2007年,張鐸和比自己大8歲的香港女星陳松伶因拍攝電視劇《血未冷》而相識、相戀;2011年,兩人正式邁入婚姻殿堂。
談及自己未來的養(yǎng)老問題,張鐸卻表示希望能自理最好,“(去)養(yǎng)老院沒想過,我是一直想我自己照顧自己,或者說一些朋友一起(過)?!?/p>
所以,他也一直在注重調理飲食和鍛煉身體,“我覺得對年輕人來講,現(xiàn)在就要對老年養(yǎng)老做一些身體儲備。我覺得大家一般都是物質儲備豐富一些,但是身體健康是一切的基礎保障。可能會因為你年輕時候的一些不注意,到老年會有一些毛病?!?/p>
張鐸和陳松伶一直堅持做“丁克一族”。張鐸坦承,自己和太太陳松伶從結婚就沒有要孩子這個計劃,“我絕對不會養(yǎng)兒防老。養(yǎng)老要靠自己。一直沒有想過要孩子,孩子當然會給你帶來很多幸福快樂,實際也會給你帶來一些狀況,我們沒有準備迎接這個狀況?!?/p>
陳松伶也很同意張鐸的觀點,“我是害怕,不希望給社會培養(yǎng)出一個不好的年輕人,她是想要二人世界。她說,你們東北的媽都是兒子第一、老公第二,應該是老公第一,陪你走完人生最重要的人是老公。她說你媽的心都在你身上,把你爸都忽略了?!?/p>
作為家中獨子,爸媽會這么容易就“放過”張鐸嗎?他則笑言爸媽一直很開明:“他們從不干涉我們的生活狀態(tài)?!?/p>
無憂保的快速發(fā)展,是中國3億無法正常繳納社保勞動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聯(lián)網(wǎng)+人社”的一次大膽嘗試。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 養(yǎng)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