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早報:無憂保積極推進個體社保的普及與宣傳,擴大市場的布點與覆蓋,竭盡全力提供最為優(yōu)質和便捷的服務,讓掃一掃三分鐘在線繳社保成為解決現實民生問題的有效方式。
【中國企業(yè)家網】由《中國企業(yè)家》雜志社主辦的2013(第十二屆)中國企業(yè)領袖年會12月7/9日在中國大飯店隆重舉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楊燕綏教授出席本屆年會,并參加了主題論壇之“養(yǎng)老困境與銀發(fā)經濟”對話。
楊燕綏認為,養(yǎng)老問題有新的困境,人口老齡化使得人格結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應對新問題,就要有新舉措。
她提出構建老年服務體系三大要素,一是土地,二是房產和硬件設施,三是服務。這三個要素結合起來服務于老年人的養(yǎng)老問題,要按照老年人收入和資產占有實際情況分基層進行。讓投資方知道我投資的房租、地租還是服務費,讓有需求的老人也知道自己應該交的是房租,地租還是服務費用。
以下為楊燕綏精彩觀點實錄:
人口結構,老齡化實際上跟現代化關聯的,但是一個國家如果老齡化到來稍微晚一點又跟全球化關聯那么這個負擔會很重。家里老人多了要出去找工作,結果不好找,還有趕上全球化,中國就是這樣,跟我們計劃生育有關系。
關于中國人口結構的問題,我們缺乏教育也缺乏普及,當一個民族的人口人均預期壽命接近80歲的時候,說明這個民族正在成為四代同堂的大家族。這四代人是孩子、年輕人、老人,老人又分出年輕的老人和更老的老人。但在四代同堂里出現一個問題,過去自認為老人五十歲六十歲的人,面臨家庭越來越多的七十、八十、九十歲的老人,五十、六十歲的還算老人嗎,所以新興老齡化的國家把這個叫做年輕的老人,要照顧七十、八十、九十歲的老人,在社會上就要參與就業(yè),面對老齡化我們四代同堂怎么辦。
50歲60歲的人群他們可能沒有做好準備,對中國來講更特殊了,中國50歲、60歲的人群趕上文化大革命沒有念很好的書,工作也很艱苦,收入很少,學歷不高,在社會老齡化轉型過程當中他們坐在最危險的位置上,需要把他們安撫好中國才能轉型,這涉及到50歲60歲的人怎么提高兩待遇,職業(yè)家庭培訓做到延遲退休參與就業(yè)解決四代同堂大家庭的問題。
所以實際上要不要延遲養(yǎng)老金和這50歲60歲的人要不要參與就業(yè),還是取決于人均預期壽命減15就是老人,就是領取全額養(yǎng)老金的時間,這不是哪一個人哪一屆政府說了算,這是統(tǒng)計的問題。很多國家面臨老齡化把人口結構問題納入課本,讓大家知道我們這個大家族的年齡結構,四代同堂我們怎么辦?缺乏教育和認識,2013年對這個問題討論更加熱,一說養(yǎng)老大家都非常關心,這是一個很好的起點,是不是。
說起人口結構,后面銀發(fā)經濟的供給和需求都有結構問題,剛才王處長講的很好,社會資金您都歡迎,各種方式也都歡迎,到底做什么?我們怎么定這個標準還是按老年人收入來看,我們分三種,一種高收入,一種中等收入,一種是沒有收入或者低收入。
構建老年服務體系三大要素,一個是土地,使用土地有地租,地租怎么辦?第二房產和硬件設施,這個也有成本,一旦投入會有房租,以及產生水電煤氣按商業(yè)價格還是民用的?養(yǎng)老產業(yè)產生服務我們就會有服務費。針對高收入政府供應地皮可以收地租,房產收房租,服務要收服務費,對高收入的所以人家敢要八千、一萬二的。對中等收入的人是不是地租不要了,再交地租交不起,第二房租搞點民用價格,服務費也不要太奢侈要讓他買得起。地租是不是可以不要,房租是不是民營機構蓋人家收點房租沒有辦法,民營機構提供服務要交服務費。中低就是房租也不要了,最窮房租地租都是由政府出,讓投資知道我投資房租、地租還是服務費,讓有需求的老人也知道自己應該交的費用。
無憂保的快速發(fā)展,是中國3億無法正常繳納社保勞動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聯網+人社”的一次大膽嘗試。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 養(yǎng)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