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早報:無憂保積極推進個體社保的普及與宣傳,擴大市場的布點與覆蓋,竭盡全力提供最為優(yōu)質(zhì)和便捷的服務(wù),讓掃一掃三分鐘在線繳社保成為解決現(xiàn)實民生問題的有效方式。
吳至寧老人與妻子的合影,每次出游,他都隨身帶著。
神策門漢中門
中山門
中華門
吳至寧老人手繪的南京城墻風(fēng)景圖。谷岳飛 攝
神策門到玄武湖的景觀帶。
中華門通往雨花門的景觀帶。
鳳臺路通往中華門的景觀帶。
漢中門連接至草場門的景觀帶。
圖片由本人提供
明天就是西方的情人節(jié),年輕的人們計劃用各種浪漫的方式過節(jié),在南京一位79歲的老人用一種特別的方式詮釋這個節(jié)日。從2008年8月開始,這位老人帶著亡妻的照片,走了兩圈南京的明城墻。如今的這個情人節(jié),他已經(jīng)開始了第三次徒步。老人說是為了履行和妻子的未完成之約。數(shù)年下來,老人用兩百多張精選的照片記錄下自己的足跡,他將相冊取名為《鑲滿寶石的項鏈》。老人用小楷一字一字工整寫就照片說明,每一張都似乎在向心愛的人解說他眼中的南京美景。
揚子晚報記者 谷岳飛
妻子生前曾約定 一同外出“見世面”
這位有情的南京老人名叫吳至寧,今年79歲,南京雙閘中學(xué)退休語文教師,寫得一手好看的小楷。
照片集上的名字便是老人自己所寫:《鑲滿寶石的項鏈—南京明城墻周邊景點紀實》,里面是吳至寧從幾千張照片中精選出來的兩百多張照片,都是他在南京明城墻沿線拍下的。相冊的開始,老人介紹說,四十七載同甘共苦的老伴離開后,留下自己只身孤影,兩人相約要一同外出“見世面”的打算也成了泡影。為了完成老伴遺愿,他帶著妻子的遺照不斷地走出家門。吳老的設(shè)想是,除了有選擇地去祖國各地外,首先要跑遍故鄉(xiāng)南京的大小名勝古跡、城市鄉(xiāng)村,并用相機把它們一一記載下來。
老人開始第三次走明城墻
2008年當年,他花了三個多月時間,走完南京明城墻全程。2011年初,老吳感覺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城墻周邊也在不斷變化,于是又花了幾個月時間,繞城墻走了一圈,增拍了一些照片以補充,最終精選照片成就了這本相冊—《鑲滿寶石的項鏈—南京明城墻周邊景點紀實》。今年春節(jié)期間他又開始了第三次走城墻。
“這些景點或景觀帶串在一起與明城墻并行著,彩帶一般把南京老城區(qū)圍成了一個光彩奪目的風(fēng)光圈?!眳侵翆幷f。“巍峨壯觀的古老城垣猶如一串華貴莊重的項鏈,平鋪在古都南京的大地上,而項鏈上鑲嵌的一粒粒燦爛晶瑩的寶石,正是那城墻周邊的大小景點?!碧岬较鄡悦麨椤惰倽M寶石的項鏈》的原因,吳至寧這樣說。沿著明城墻35.267公里(包括現(xiàn)存和被毀的)。兩次徒步明城墻之旅,吳至寧拍下了數(shù)千張照片,照片大多配有說明。
老人寫在相冊“開頭的話”
四十七載同甘共苦的老伴被病魔無情地奪去了生命,而兩人相約要一同外出“見世面”的打算也成了泡影。
為了減輕和擺脫這些痛苦的折磨,也為了老伴的遺愿,在家人的支持下,從今年年初開始,我背起了相機,也同時帶著她的遺照不斷地走出家門,把風(fēng)景一一記載下來。
城墻上用腳步丈量愛情
吳至寧自己手繪了一張精美的南京明城墻風(fēng)景圖,這張圖直白記錄了老人每次走城墻的過程。
他是從神策門西側(cè)開始,按時鐘方向環(huán)繞城墻行進,直到獅子山東麓。走了兩圈明城墻,在吳至寧老人的眼中,沿途美景了然于胸。
第一段 “神策門-中山門風(fēng)光帶”
吳至寧拍下了“最美臺城”—這一位于玄武湖西南湖畔的城墻段,它憑崗臨湖,風(fēng)光旖旎,集中體現(xiàn)了古都城墻融山水城林為一體的特色風(fēng)貌。
“前湖和琵琶湖在紫金山腳下,也是明城墻的天然護城河,它背靠城墻、面朝紫金山。在這里,不用站在高處,只要放眼一望,那山水城林融城一體的自然景象就一覽無余?!?/p>
第二段 “中山門-中華門風(fēng)光帶”
吳至寧介紹,這一段要經(jīng)過中山門、標營門、紫金門、雨花門、光華門、通濟門、中華門等地。這一段,吳老推薦的是東水關(guān)遺址公園。他說,東水關(guān)是明城墻的護城河—秦淮河的起始地,后又經(jīng)石城門、漢中門、清涼門、定淮門略左彎匯入長江。
雨花臺上,吳老曾眺望中華門一帶,感慨頗多:“遠處高樓林立近處立交、地鐵、火車交錯。好一派現(xiàn)代都市景象?!?/p>
第三段 “中華門-漢中門風(fēng)光帶”
它途經(jīng)中華門、集慶門、漢中門等。在長干門,作為老南京吳至寧知道,此前此地名叫西長干巷,曾是一個居住條件極差的地帶,但沒想到如今此地已經(jīng)變遷為一個“自然風(fēng)光與人文景觀相互映襯的景觀帶”。
在鳳臺橋他見到:“鳳臺橋在南京城墻的西南角上,從上游流下來的秦淮河水在這里向北拐了一個90度的彎向長江流去?!?/p>
第四段 “漢中門-金川門風(fēng)光帶”
此段要經(jīng)過漢中門、清涼門、草場門、定淮門、挹江門、金川門等?!耙欢戎袛嗟某菈εR近清涼門又重新開始”。終點在獅子山下獅子山公園的出口處。吳老介紹說,每次走城墻都要耗時幾個月,其中為了核實一個景點位置或者補拍一張照片,同一個地點會跑兩三次,而且全程都是步行。
“可惜沒能把終點和起點疊在一塊”,吳老介紹說,“因為這一段明城墻已無蹤影?!?/p>
47年攜手走來的平淡生活
相識
大略翻看,這兩冊合集和一般的家庭風(fēng)光照片類似,稍顯不同的是,照片說明是老人親筆用小楷寫成。在一張白馬公園的照片上,吳老“告訴”妻子:“沿著這條棧道可以去南京天文臺?!眳抢辖榻B說,他和妻子1960年結(jié)婚,兩人結(jié)識于1958年,當時他下放到雙閘紅旗村鍛煉,妻子是當?shù)赜忻呐a(chǎn)隊長。因為都喜歡文藝,兩人很快走在一起。
結(jié)婚
成婚后,吳至寧返回學(xué)校教書,而妻子則在家務(wù)農(nóng),因為學(xué)校教務(wù)繁忙,“家里什么事情都交給她,兩個兒子也是她一手帶大”,但妻子毫無怨言,只手撐起整個家,兩人相攜一路走過47個春秋。
“她沒什么文化,從來沒叫過一聲"苦"……”盡管已經(jīng)79歲高齡,盡管妻子已經(jīng)去世7年,但提及妻子,吳老仍然熱淚盈眶。
相守
老人說,兩人一輩子雖無大起大落,但一路攜手走過來,甘苦自知,因而更難忍別離。這讓人想起那句流行語:“愛情,很多時候不是在一起,而是時不時想想,那個人似乎就一直未曾離開!”仔細讀這些照片說明,你就會明白這些話語為什么那么平實、親切,因為每段說明都像是帶著照片出游的老吳,對妻子的專屬解說。
分別
介紹到此,記者尤其想看看吳至寧一直帶著的那張照片,吳至寧從內(nèi)衣口袋里掏出一張黑白合影,兩個清瘦的老人微笑地看著鏡頭,照片背后是吳2008年4月寫下的一段話:“老伴趙秀蘭零七年八月因不治之癥離我而去,原先計劃兩人一同出游未能實現(xiàn),現(xiàn)在起,凡我所出游之處,均帶此合照,以寄托我對她的思念之情。 至寧 08.4”
無憂保的快速發(fā)展,是中國3億無法正常繳納社保勞動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聯(lián)網(wǎng)+人社”的一次大膽嘗試。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