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早報:無憂保積極推進個體社保的普及與宣傳,擴大市場的布點與覆蓋,竭盡全力提供最為優(yōu)質(zhì)和便捷的服務,讓掃一掃三分鐘在線繳社保成為解決現(xiàn)實民生問題的有效方式。
“這本紀念冊是大隊愛心的見證,也是大隊連續(xù)10年為民奉獻傳統(tǒng)的傳承。紀念冊里收藏的每一張匯款單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7日,武警??谥ш犎箨牻虒T艾景讓向新戰(zhàn)士介紹一本特殊的紀念冊時說。翻開這本愛心紀念冊,匯款單裝訂整齊,后面附有官兵捐款的明細,每次匯款金額在300元到600元不等。冊子里共有400余張匯款單,金額累計20余萬元,匯款單上收款人的名字時有變化,但匯款人的姓名始終只有一個—“橄欖綠”。
據(jù)了解,近10年來該大隊官兵與數(shù)10個特困家庭和失學兒童結(jié)成幫扶對子,為貧困家庭和失學兒童們筑起通往希望和夢想的“愛心橋”。
南國都市報記者 紀燕玲 通訊員 佘正斌 楊瑞明
兒子的愛
9年幫助六旬夫婦給老人開心晚年
今年除夕夜,廖志貴老伯像往年一樣來到武警??谥ш犎箨犑闹嘘?,與他的“兒子們”一起過年??缒甑褂嫊r的時候,他與中隊官兵們共同點燃了新年的炮竹,噼噼啪啪,熱鬧非凡。在煙花和燈籠的映照下,老人的臉上滿溢著幸福,這是廖老伯與中隊官兵一起度過的第9個春節(jié)。
廖老伯今年65歲,家住??诿捞m潭康仔村,女兒嫁得很遠,難得回家,他與體弱多病的老伴相濡以沫,靠種地為生,兩人一年的收入不足3000元。2002年,武警海口支隊三大隊十四中隊搬遷到廖老伯家菜地的西側(cè),從那一年起,廖老伯便與中隊官兵結(jié)下了不解的情緣。
一年秋收,年邁的廖老伯獨自一人在稻田里收割水稻,烈日下,老人的背影愈顯瘦弱,中隊指導員看到后立即派幾名戰(zhàn)士上前幫忙。收割完畢,戰(zhàn)士們將廖老伯送回家中,家徒四壁的小屋中,躺著廖老伯身體孱弱的老伴。常年來,廖老伯靠天吃飯的微薄收入幾乎無法支撐這個家,窮困與艱辛不言而喻。自那以后,戰(zhàn)士們便經(jīng)常自發(fā)地到老人家中打掃衛(wèi)生,陪他們聊天。逢年過節(jié),官兵們還會給廖老伯家送去各種慰問品,并邀請他們老兩口到中隊與大家一起過節(jié),享天倫之樂。
前些年,廖老伯身體還算硬朗,每到周末都會跟戰(zhàn)士們談天說地,傳授農(nóng)活技巧,幫中隊搭設豬圈。這幾年,廖老伯的健康每況愈下,逐漸失去了勞動能力,然而官兵們早已把他當成了自己的“父親”,每月發(fā)工資的時候,大家總是最先想到“廖老爸”,共同匯款到專門為他辦的銀行卡上,當作老人的生活費。
除夕之夜,端起酒杯的廖老伯在飯桌上禁不住眼泛淚光,哽咽地說:“九年了,是這些孩子,讓我們的晚年很開心,謝謝你們!”
叔叔的愛
解開5歲孤兒心結(jié),孩子世界黑白變彩色
2009年7月,年僅5歲的大偉遇到了人生中的一場劫難—他的父母出海打魚時遇到臺風不幸墜海身亡。大偉一夜之間成了孤兒,而5歲的他甚至都不明白“孤兒”二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失去雙親,他只能跟著年過六旬且體弱多病的爺爺奶奶生活。老人沒有固定工作,只能靠微薄的救濟金養(yǎng)活大偉。家庭的變故對于大偉的影響隨著他逐漸懂事而愈發(fā)加深,自卑、失落、孤獨困擾著他,當其他孩子成群結(jié)對玩耍時,他卻默默地一個人坐在家門口發(fā)呆。
時光荏苒,一轉(zhuǎn)眼,大偉到了上學的年紀,“學費怎么辦”成了爺爺奶奶的心病。因為沒錢,孩子上學的時間一拖再拖。武警??谥ш犎箨犑嘘爼r任指導員袁洪果通過地方民政部門了解到大偉的情況后,立即號召中隊官兵為大偉定期捐款幫助他完成學業(yè)。從2010年起,每個月一份署名“橄欖綠”的匯款單都會按時送到大偉家中,一年又一年,中隊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這份愛卻從未間斷。
大偉上學了,還多了很多“叔叔”,“叔叔”們有空總會送來禮物,帶他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大偉的生活一下子從“黑白”變成了“彩色”。只要有“叔叔”在,大偉總是笑得合不攏嘴。然而部隊管理嚴格,官兵們時間有限,加之大偉學業(yè)逐年加重,相處的時間有所減少。去年年初,大偉的老師向家長反映他有些異常,官兵們得知后詢問大偉才知道,因為他是孤兒,在學校遭到一些孩子的歧視,傷心的他甚至都不愿意去上學了?!笆迨鍌儭痹陂_導他的同時,還不斷給他帶來驚喜。
去年5月,大偉生日那天,“叔叔”將蛋糕送到了學校,還組織同學們一起為他唱起了生日歌。燭光里,大偉的雙眼忽閃忽閃,他紅著眼睛把生日愿望說給大家聽:“我一定好好學習,長大后也要成為像"叔叔"一樣的人?!?/p>
哥哥的愛
“橄欖綠”的匯款圓了孤苦三姐弟求學夢
去年8月,16歲的女孩符亞濟站在武警??谥ш犎箨犑恢嘘牋I區(qū)門口急切地對哨兵說:“你們是"橄欖綠"吧,我來感謝我的恩人,是你們讓我找到了另一個家……”指導員陳斌代表中隊全體官兵擁抱了這個單薄的孩子。
符亞濟出生在??诩鬃渔?zhèn)新民鄉(xiāng)永歷村,家中還有兩個弟弟。在她年幼時,母親因患肺結(jié)核沒錢醫(yī)治不幸身亡。2007年,父親符永江又患上了嚴重的肝病,2011年去世。自從父親病重臥床,家里就失去了經(jīng)濟來源,當時年僅13歲的符亞濟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擔。課余時間,符亞濟每天要走十幾里路到山里挖竹筍維持生計,山路崎嶇,她的手和腳經(jīng)常受傷卻顧不上。姐弟三人經(jīng)常吃醬油拌飯度日。家里沒有香皂,洗頭洗澡就用一點洗衣粉。
每到開學的日子,符亞濟的情緒總是特別低落。因為沒有錢,姐弟三人最終選擇了輟學。2010年8月,時任大隊教導員劉宇在報紙上得知符亞濟的情況后,發(fā)動官兵為她捐款,將小亞濟三姐弟送回課堂。逢年過節(jié),十一中隊官兵都會帶上油、米、面等慰問品看望他們,4年從未間斷。今年春節(jié),指導員陳斌帶著10余名官兵去符亞濟家,小亞濟拿出去年在學校里獲得的榮譽證書向大哥哥們匯報。當被問及他們是否還有困難的時候,三個孩子一起搖頭。可在臨走的時候,官兵們發(fā)現(xiàn)小亞濟家里的電飯煲積滿灰塵,擺在角落。原來,兩個多月前電飯煲就壞了,三姐弟為了不再麻煩“哥哥”們,就砍柴燒飯。官兵們立即把身上所有的1500元錢全部塞給小亞濟。陳斌指導員隔日便給他們送去了新的電飯煲。
目前,17歲的符亞濟已經(jīng)是定安縣仙溝思源實驗學校高二的學生。她告訴記者,自己愛讀書,想考大學,要用最好的成績來報答“哥哥”的關心和照顧。
時至今日,許多被“橄欖綠”資助過的對象已經(jīng)完成學業(yè)走上工作崗位,也有許多曾和他們一樣面臨困境的人正收到“橄欖綠”寄來的一張張匯款單。20萬元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是一筆巨款,但對于每月只有幾百元津貼的武警戰(zhàn)士來說,卻是一份無私的大愛。武警海口支隊政委楊國春告訴記者:“三大隊連續(xù)10多年形成幫困解難、扶貧助學的光榮傳統(tǒng),是基層群眾路線教育的鮮活素材,也是爭做新時期活雷鋒的具體體現(xiàn),像血液一樣注入到一茬茬官兵的生命之中,歷久彌新。"橄欖綠"代表著官兵們對貧困家庭和失學兒童的一份承諾,也是對社會責任的一份擔當?!?/p>
無憂保的快速發(fā)展,是中國3億無法正常繳納社保勞動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聯(lián)網(wǎng)+人社”的一次大膽嘗試。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