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不僅是優(yōu)質(zhì)社保繳納平臺,還要做個體社保利益的捍衛(wèi)者,根植用戶,服務用戶,關(guān)注國家政策,解讀地方信息,實時跟進,解決個體社保繳納和享受社會保障遇到的各個疑難問題。
聽說王家巷社區(qū)有一位整天笑瞇瞇的老太太,叫王真,善書善畫,還每天帶著兩個兒子打太極拳,年近八旬,行動敏捷,容貌不過花甲。記者打探她的駐顏健身秘笈,王老太和盤托出:“太極養(yǎng)身,丹青養(yǎng)心”。
記者初見王真還以為她只有60歲,一旁的社區(qū)張主任表示老人今年已經(jīng)79歲了。王真得知記者來意后,便陪著聊了起來,說到自己身體狀況,她說,沒有刻意保養(yǎng),只是順其自然罷了。王真告訴記者,她自幼就喜歡美術(shù),特別是國畫,可惜那時候家里兄弟姐妹好幾個人,父母親生活壓力實在大。性格感性的她最怕數(shù)理化,結(jié)果為了能早日就業(yè),王真無奈地選擇了與數(shù)字打交道的會計專業(yè),畢業(yè)后順理成章地分配到蕪湖商業(yè)系統(tǒng),干了一輩子財會。
因為工作需要,王真延遲了退休時間,直到將近60歲。退休后,三個兒子也成了家,王真想,可以做點自己喜歡的事了。但做點什么好呢?剛開始,王真有點抓瞎,最后想到當年放棄了的繪畫,她就想應該把這個夢圓起來。
1994年,王真準備好筆墨紙硯和畫冊,開始自學臨摹,但是勤奮不能解決一切,繪畫技巧中的一些訣竅,沒有師傅指導還真難摸索出來,王真在學畫上進退維谷。這一年還有一件事讓王真有些失意,因為年輕時在文革中遭遇過打擊,身體也一直不太好,可能是舊疾發(fā)作,更嚴重了,雖然再度治愈,但醫(yī)生說:“你的身體就像裂了的瓷碗,我?guī)湍阊a好了,以后如何保護還需要你多動動了?!?/p>
于是,王真走進了赭山公園,在這里她學會了太極拳,從此拳不離手。王真說,可能是練拳的緣故,快70歲的時候,她雖然動過一次大手術(shù),但恢復得很快,也沒覺得有什么后遺癥,并且到現(xiàn)在也沒覺得身體變虛弱了。同時堅持打拳的她覺得“精氣神足了,繪畫時仿佛更有精神”。
大約1997年,當王真看到蕪湖有了老年大學后,立刻去報了名,上了書畫班。有了名師指教,王真的畫技進步很快。她主攻山水畫,到了2003年時,王真的作品開始被親戚朋友認同,后來發(fā)展到經(jīng)常有人慕名前來向她求畫。王真說:“每當我一拿起筆,就仿佛進入到畫中的世界,身外的種種煩惱都仿佛離我遠去?!蓖跽嬲J為自己身體、心態(tài)都不錯,肯定與練太極拳和繪畫有關(guān)。
王真還積極參加社區(qū)的活動,不管是社區(qū)書畫展還是其他活動,都會看到王真的作品在列或王真在主動做著志愿服務。
在她的影響下,她的兩個兒子也跟著練起了太極拳和書畫。王真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去了外地,身邊只有老二和老三,可能是以往工作生活操勞的厲害,二兒子剛過五十,身體就出了點問題,跟著母親練了一段時間,不管是睡眠還是其他方面都好了許多,老三看哥哥練拳有益,便也跟著一起練?,F(xiàn)在在王家巷保興垾景觀帶,經(jīng)常能看到一位老人帶著兩個兒子練太極的場景,一些居民不知不覺也加入到其中。(應本人要求,王真為化名)。(大江晚報 記者吳敏)
無憂保采用專業(yè)的云+SaaS技術(shù),推出“互聯(lián)網(wǎng)+個人社保”的個體社保產(chǎn)品。用戶只需要關(guān)注無憂保微信號,即可在線進行個人社保、公積金繳納咨詢等業(yè)務。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