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不僅是優(yōu)質社保繳納平臺,還要做個體社保利益的捍衛(wèi)者,根植用戶,服務用戶,關注國家政策,解讀地方信息,實時跟進,解決個體社保繳納和享受社會保障遇到的各個疑難問題。
“好心人又來了,這次回來探親,給我們每位老人發(fā)了一個紅包!”昨天,高郵市車邏鎮(zhèn)敬老院院長王金蘭激動地說,好心人丟下數千元后悄然離開,并叮囑不要聲張。她想通過本報感謝一下這位好心人。
好心人給敬老院老人發(fā)紅包
原來,這位好心人叫馬以琴,以前住在敬老院附近的南街上,逢節(jié)日都會來看望老人,陪他們聊聊家常。
5年前,馬以琴隨兒子去無錫生活后,每年一次回鄉(xiāng)探親,她都會買好多水果、食品來看望老人。就連院里一位有精神障礙的老人,都能一下認出她來。幾天前,馬以琴再次回鄉(xiāng),她仍然第一時間趕到敬老院。臨行前,她特地把院長王金蘭拉到了一邊:“我趕著回去,你幫我清點一下老人人數,給他們每人一個百元紅包吧。”在得知總共有45位老人后,馬以琴掏出4500元錢,拜托院長在午飯開飯時發(fā)給大家,并希望院長保守這個秘密。
“誰給我們的錢,總得讓我們知道吧。”午飯席間,收到這個特殊的紅包時,68歲的張庭昌老人,再三追問好心人是誰。王院長卻守口如瓶:“好心人下次還會來看你們的。”
這些錢也是省吃儉用攢下來的
昨天,記者輾轉聯系上已回到無錫生活的馬以琴。電話那頭,61歲的馬大姐卻有點不好意思了:“我能力有限,每月一千多元退休工資,發(fā)紅包的錢也是積攢下來的。”馬以琴說,早年她在車邏鎮(zhèn)經營一家日用品雜貨店,做生意也比較艱難,但時刻不忘去關心敬老院的老人。她還記得,敬老院那位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人,經常打砸他人的攤點,但見到她都叫一聲“阿姨”。舍不得老人的馬以琴,基本每天都帶燒餅、粢飯等不同種類的早飯去看他。
5年前,她的兒子考取研究生并在無錫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馬以琴便隨兒子赴無錫定居。
“這次回來之前,我就盤算著要給老人們發(fā)紅包,讓老人們感受社會的溫暖。”積攢了幾個月,她把4500元交給院長代為發(fā)放,并再三叮囑不要聲張?!坝譀]做什么大事,家里孩子和姊妹們都沒告訴?!瘪R以琴說,以后每年都會回來看看這些無兒無女的老人。 通訊員 徐寬權 王春華
記者 欒佳麗
無憂保采用專業(yè)的云+SaaS技術,推出“互聯網+個人社保”的個體社保產品。用戶只需要關注無憂保微信號,即可在線進行個人社保、公積金繳納咨詢等業(yè)務。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