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早報:無憂保通過微信平臺提供新型社保繳納服務,用戶只需要關注無憂保微信公眾號,即可在線進行個人社保的繳納、查詢、咨詢等服務。
在薊縣漁陽鎮(zhèn)東馬坊村,有一間“互助幸福院”,在這里,老人們享受著安逸的晚年生活:綠樹成蔭的庭院里老人們悠閑地打著撲克,圍觀的老人們一邊支嘴兒一邊嘮叨著家長里短,不時傳出陣陣歡聲笑語;轉過屋角是一道長長的走廊,幾位老人或拄拐散步,或坐在那里閉目安神,享受著秋日清爽的微風。
據(jù)村黨支部書記徐雙喜介紹,東馬坊是庫區(qū)遷建村,全村418戶,1300口人。因為缺少土地資源,村民收入主要來源于個體經營和外出打工。為了能讓本村留守老人更好地安度晚年,解除年輕子女的后顧之憂,鎮(zhèn)村兩級通過參觀考察,于2014年8月建成了這所互助模式的養(yǎng)老院。該養(yǎng)老院總投資100萬元,占地2畝,設置養(yǎng)老床位26張。同時,院內還設有餐廳、娛樂室等配套設施。
徐雙喜說,養(yǎng)老院從建立之初就確定了互助性。所謂互助是指入院老人相互之間進行照料。村兩委先后多次召開群眾代表會議征求意見,結合實際對村內有自理能力的老人進行統(tǒng)一托管。院內僅設兩名工作人員,除了就餐由養(yǎng)老院統(tǒng)一解決外,其他像洗衣、整理衛(wèi)生等日常起居都由老人們自理或互相幫助解決。同時,養(yǎng)老院突出公益性,每名老人每月收費僅為200元,差額部分由村委會補貼。
這種互助養(yǎng)老模式得到了村里老年人的認可,在此居住的韓淑文老人對此感慨頗多。韓大媽今年78歲,老伴86歲,如今一家人已是四世同堂。雖然老兩口身體都很硬朗,但孩子們平時在外面忙,與兩位老人交流的時間少,所以總感覺生活中缺了點滋味。去年臘月,兩位老人住進了“互助幸福院”。老兩口每天與老伙伴們一起嘮嗑、散步,幫助院里栽花、種菜,談起這段時間的感受,韓大媽連連說著“舒坦”。
運行一年多來,東馬坊村的“互助幸福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目前,在該院入住的老人已有24名,最小的72歲,最大的89歲。徐雙喜表示,不斷有周邊村的老人和親屬到此詢問入住事宜。村兩委計劃進一步擴大養(yǎng)老院規(guī)模,在搞好對本村老人服務的同時,也讓更多的老年人同樣享受到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無憂保采用專業(yè)的云+SaaS技術,推出“互聯(lián)網(wǎng)+個人社保”的個體社保產品。用戶只需要關注無憂保微信號,即可在線進行個人社保、公積金繳納咨詢等業(yè)務。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