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不僅是優(yōu)質社保繳納平臺,還要做個體社保利益的捍衛(wèi)者,根植用戶,服務用戶,關注國家政策,解讀地方信息,實時跟進,解決個體社保繳納和享受社會保障遇到的各個疑難問題。
揚子晚報訊 (通訊員 王強張茜 記者 梅建明)前天晚上,南京浦口泰山新村派出所民警接到市民報料,找到了一位迷路年過六旬的老大媽,但因其操著濃重的方言,接警民警無法聽清。無奈之下,這位民警將與老人的對話語音發(fā)至自己的微信好友圈中,正好有能聽懂方言的朋友聽出了其中的字音。在朋友的幫助下,民警按近音字篩查了上千條人口信息后,終于找到了老人的家人。當晚11點多,老人被其家人接回了家。
前天傍晚,浦口公安分局泰山新村派出所民警李愛林在值班時接到一個報警,稱在江北一單位門前有個老大媽找不到家。民警立即趕赴現(xiàn)場,并向老人詢問情況,但老人的言語十分模糊混亂,表述不清自己的姓名和住址,還一直用濃重的方言和民警對話,根本就不能聽明白。眼見天色已晚,民警將老大媽帶回派出所,為她端上了晚飯。在老人情緒穩(wěn)定后,民警一邊詢問老人,一邊向南京市局指揮中心查詢是否有老人走失的警情,并對警方信息平臺內登記的走失老人的特征信息進行梳理,但是一直沒有發(fā)現(xiàn)有價值線索,為“方言”老人尋家一時陷入困境。
民警看到老人著裝整齊,應該是剛剛走失不久,家人一定很著急,他決定再找找。突然,他想到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于是,他錄了一段和老人的語音對話,發(fā)到微信朋友圈中尋求幫助。很快,就有一個江寧的微信好友回復:“老人操的是老江寧偏遠地區(qū)的方言”。于是民警李愛林讓這位江寧友人通過微信語音與老人對話。這招果然有效,老人說自己的名字叫“周某珍”(音),家庭住址應有“故里”、“潘家”(音)等字,民警又立即在人口信息平臺中進行梳理,終于在上千個信息中篩查出了老人的身份。原來老人姓周,是南京江寧區(qū)谷里人,患有輕度智障。當日家人因外出有事,她一人出來閑逛,結果迷了路。
民警喜出望外,迅速聯(lián)系江寧谷里派出所,當晚11點多,老人的兒子趕到派出所接走老人。民警也提醒,盡量少讓年邁的父母單獨出行,最好將家人的聯(lián)系方式制作成卡片,讓年邁父母隨身攜帶,便于聯(lián)系。
無憂保采用專業(yè)的云+SaaS技術,推出“互聯(lián)網(wǎng)+個人社保”的個體社保產品。用戶只需要關注無憂保微信號,即可在線進行個人社保、公積金繳納咨詢等業(yè)務。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