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早報:無憂保通過微信平臺提供新型社保繳納服務,用戶只需要關注無憂保微信公眾號,即可在線進行個人社保的繳納、查詢、咨詢等服務。
生活報10月12日訊 天氣漸冷,很多老人現(xiàn)在都已穿上棉褲,而且他們中大多數都患有支氣管炎、“三高”和其他慢性病,厚重衣物的束縛和疾病的困擾,讓老年人上下樓非常費勁。10 日,記者分別跟隨哈市兩處老舊小區(qū)的居民,體驗他們上下樓的艱辛。
警校小區(qū)3樓張大娘:上樓得拄拐歇三次才到家
張大娘今年68歲,和老伴兒住在道里區(qū)警校小區(qū)1號樓。三年前,一場車禍撞斷了張大娘的一條腿,如今出行只得依靠兩根拐杖。10日,記者來到小區(qū)時,正好看到張大娘在院外買秋菜。清點完數量后,菜農幫大娘把白菜運到了單元門口。
“我和老伴兒住三樓,他每年都要透析,幾乎臥床不起,還好大伙能幫我把菜抬到單元樓下,往樓上搬就得等孩子們回來了。”張大娘邊說邊走上樓梯,由于雙手都拄著拐杖,大娘每次只能上一個臺階,而且沒有空余把著扶手。記者想在旁邊攙扶,大娘卻婉言拒絕了,“兒女不在身邊時上下樓都靠自己,早就習慣了。”上到一樓半時,大娘喘著粗氣,只得站在一旁休息。大約兩分鐘后,大娘再次拿起拐杖向上走,此時耗費的時間要比之前多一些,勉強到二樓后,大娘又稍作休息。在上到二樓半時,張大娘第三次歇息,“再堅持一會,馬上就到家了。”像是對自己的安慰與鼓勵。終于邁過了最后一個臺階到家了,此時大娘已經上氣不接下氣,臉上也滲出些許汗珠。
記者全程陪在張大娘身邊,也深深體會到了老人上樓的不易,40余個臺階對普通人來說也許一兩分鐘就能走完,但對張大娘來說,卻花費了近15分鐘。“今天我是空手上的樓,如果去早晚市買菜,回來上樓的時間得更長?!睆埓竽锔嬖V記者。
安國小區(qū)7樓李大爺:爬到家得半小時時刻備著救心丸
家住安國小區(qū)7樓的李大爺,已年過六旬,對他老說一階階樓梯就像一座座高山,稍不留意就會摔倒?;加行呐K病的李大爺為此特別苦惱,不得不隨身帶著一瓶速效救心丸。
10日,記者前往李大爺家,李大爺見面就對記者說:“如果能安個電梯,就太好了!”談起這些年的爬樓經歷,李大爺說,“我搬過來大概六年了,那時候感覺身體還硬朗,也沒考慮太多,還想著正好鍛煉鍛煉身體,這一住就是五六年。但隨著年紀增加,這7層樓就像高山一樣,每天爬樓梯都氣喘吁吁,有時要四五十分鐘才能爬到家,有一次還差點犯了心臟病?!钡搅藛卧T口,李大爺長呼一口氣說,“又開始爬大山了”。大爺一手扶著樓梯扶手,一手拄著大腿,佝僂著向上走,短短五分鐘里,大爺一共歇了四次,走到四層時大爺已經氣喘吁吁,李大爺說,感覺累的時候就得歇一歇,自己有心臟病不比年輕人,還隨身揣著藥呢。記者發(fā)現(xiàn),爬到七層李大爺用了半個鐘頭。
據李大爺說,小區(qū)里不少老人不敢獨自上下樓,每次都需要和鄰居們搭伙陪伴,有的干脆直接背小板凳下樓,累了就坐著歇會兒,據說還有個別老人冬天三個月沒下樓,就因為身體不好怕犯病。
隨著老齡化人口的增加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渴望上下樓能有電梯,尤其是那些住在樓層較高的老年人,每天爬樓氣喘吁吁,已成為他們所說的一大“心病”。
無憂保采用專業(yè)的云+SaaS技術,推出“互聯(lián)網+個人社保”的個體社保產品。用戶只需要關注無憂保微信號,即可在線進行個人社保、公積金繳納咨詢等業(yè)務。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