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早報:無憂保通過微信平臺提供新型社保繳納服務,用戶只需要關注無憂保微信公眾號,即可在線進行個人社保的繳納、查詢、咨詢等服務。
身體健康的退休老人再就業(yè),對其自身和用人單位都是一件好事。但當發(fā)生勞動爭議時,這些“超齡老人”便會處于一個十分尷尬的地位:《勞動法》等法規(guī)將退休老人排除在法律調整的范圍之外。特別是在北京,退休老人所主張的勞動關系認定、經濟補償、工傷保險等要求絕大多數(shù)都得不到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和法院的支持。
64歲保潔員
被辭索補償被駁
64歲的趙大爺退休多年,把孫子看大之后,2013年9月,趙大爺來到離家不遠的一家保潔公司,順利應聘保潔員。
“那天上午我正好去上廁所了,不巧公司主管王曉鷗(化名)來到我負責的樓層,等我回來之后,她一句話沒問就把我辭退了?!壁w大爺在庭上稱,“王曉鷗純屬因個人恩怨打擊報復?!?/p>
此前,趙大爺曾與保潔公司簽署了一份“協(xié)議書”,他認為公司辭退自己違反了《勞動法》的規(guī)定,于是向海淀區(qū)勞動爭議仲裁委提出仲裁申請,但未獲受理,于是又將保潔公司告上法院,要求支付自己一個半月的補償金2850元。
保潔公司在法庭中辯稱,公司和趙大爺簽署的是《勞務協(xié)議書》,而非勞動合同,和趙大爺解除合同是因為趙大爺違反公司禁止撿廢品的規(guī)定。
海淀法院審理認為,趙大爺在簽訂協(xié)議的時候已滿60周歲,超過了法定退休年齡,不受《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調整,趙大爺經濟補償?shù)囊鬀]有法律支持。
北京退休
最低年齡50歲“我有勞動能力,為什么不是勞動者,不受《勞動法》保護了呢?”趙大爺?shù)囊蓡栍幸欢ㄆ毡樾浴?/p>
今年6月,市衛(wèi)計委發(fā)布了2014年度一個數(shù)據(jù),本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301萬人,占戶籍人口的22.6%;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4.3萬人,占戶籍人口的15.3%。
我國法定的勞動者退休年齡為,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根據(jù)北京市今年新出臺的相關規(guī)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事業(yè)單位中的正副處級以上的女干部和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yè)技術人員可以選擇延遲退休5年,至60周歲。
實際上,許多人在達到退休年齡時,不論在身體還是精神上都還比較健康,能夠適應一定強度的體力或者腦力勞動。
老人集中于
服務、技術崗位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退休老人再就業(yè)的方向主要有兩大類:一種是家政、餐飲、安保等服務行業(yè),特別是保潔工這一崗位,集中了數(shù)量不少的退休老人;另外一種是有著專業(yè)門檻和資格認證的行業(yè),像會計、教師或是一些制造業(yè)的技術崗位。
在趕集網、58同城等招聘網站,服務行業(yè)對用工的年齡限制寬松,年齡上限有的可到55歲,這一上限已經超過我國女性工人的法定退休年齡,而這些行業(yè)恰恰是女性勞動者居多的行業(yè)。
專業(yè)的技術人員退休再就業(yè)有的是換了新的單位,有的則通過“返聘”的形式留在了原單位,即所謂的“退而不休”。
雇傭身體健康的退休老人并不違法,有的用人單位是出于緩解用工壓力的考慮,而且許多退休老人有著無需投入培訓成本的專業(yè)技術優(yōu)勢。
但是,聘用退休老人也面臨著諸多問題,特別是當老人工作時出現(xiàn)傷亡的情況。
返聘老人遇車禍不算工傷
57歲的王女士2013年退休,被單位返聘繼續(xù)留下工作,負責一些人事材料的保管和查詢。
去年,王女士下班途中被一輛汽車撞倒,經醫(yī)院診斷為急性重型顱腦損傷,身體多處骨折,后經法醫(yī)鑒定為四級傷殘。
事情發(fā)生后,王女士向勞動爭議仲裁委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被以超過退休年齡不予受理為由被駁回。為此,王女士一紙訴狀將用人單位訴至法院,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待遇支付自己傷殘補助金等各項經濟損失共計二十余萬元。
法院經審理查明,王女士在發(fā)生交通事故后,車主已經賠償王女士各項經濟損失共計18萬余元。此外,王女士屬于退休人員,按時領取退休金并享受基本養(yǎng)老保險退休待遇。
房山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jù)《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yǎng)老保險待遇的,勞動合同終止?!?據(jù)此,法院認為,該案不受《工傷保險條例》的調整,故駁回了王女士工傷保險待遇的訴訟請求。
爭論
勞務關系還是勞動關系?
以上兩個案例不管是要求經濟補償還是工傷保險賠付,都需要滿足勞動關系這一前提,這一點恰恰是各方爭論的焦點。
根據(jù)《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法合同法實施條例》等法律的規(guī)定,勞動者只要滿足“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和“依法享受基本養(yǎng)老保險待遇”的兩個條件中的一個,便不再是勞動者,再就業(yè)后與用人單位形成的是勞務關系。
反對者則認為,《勞動法》只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但未禁止招用退休老人,且《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
爭論還不僅僅限于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fā)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
2013年8月,經過四年多的艱難維權,65歲的河北籍在京打工者劉玉啟,拿到工傷賠償,也成為北京地區(qū)“超齡”農民工獲賠第一案。但此案并未形成示范效應,在北京,據(jù)記者了解,不管是退休的城鎮(zhèn)居民,還是年齡“超五超六”的進城務工人員,再就業(yè)遭遇勞動爭議時,基本都會被仲裁機構和法院駁回。
啟示
遭遇傷亡宜走侵權索賠
勞動爭議糾紛讓再就業(yè)的退休老人陷入尷尬境地,特別是當出現(xiàn)傷亡的情況時,退休老人無法得到工傷保險賠付,那么他們的人身損害由誰負責呢?
勞動爭議案件的一般處理程序為:向勞動仲裁委提出申請,如不服仲裁結果,再向法院提起勞動爭議訴訟,向用人單位主張工傷保險賠付。但對于再就業(yè)的退休老人來說這是一條死胡同。
記者分析北京各法院的案例發(fā)現(xiàn),退休老人可以以“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為由直接向法院起訴,向侵權雇主索要人身損害賠償。法院會確定雙方的過錯程度,劃分賠償責任比例。只要雇主有錯,老人一般都會得到賠償。
但是,在“誰主張誰舉證”的侵權訴訟中,老人要承擔比較重的舉證責任,即要證明雇主存在過錯,無法提供證據(jù)則很難獲賠。而在勞動爭議訴訟中,舉證責任則多由用人單位承擔,若其無法提供證據(jù),勞動者就會獲得支持。
房山法院法官張栓建議廣大老年朋友,退休后重返崗位,在與用人單位簽署書面合同時,應與單位約定好明確的工作內容、報酬、商業(yè)保險、加班費等權利義務,同時,做好相關材料的保存工作,增強證據(jù)意識,維護好自身權益。
張宇J223
無憂保采用專業(yè)的云+SaaS技術,推出“互聯(lián)網+個人社?!钡膫€體社保產品。用戶只需要關注無憂保微信號,即可在線進行個人社保、公積金繳納咨詢等業(yè)務。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 就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