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早報:無憂保通過微信平臺提供新型社保繳納服務,用戶只需要關注無憂保微信公眾號,即可在線進行個人社保的繳納、查詢、咨詢等服務。
時下,延遲退休是社會熱議話題。國務院日前批轉國家發(fā)展改革委《關于201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方案”。但在湖南一些地方,近期卻有一些年齡并不算大的“局辦委”或鄉(xiāng)鎮(zhèn)“一把手”、重要班子成員向上級打報告,要求按照地方“公務員50歲(或50多歲)以上可退居二線、享受比在職時更高待遇”的政策,自請“早退”,成為“休而不退”的“散吏”。(4月5日《瞭望》)
干部提前退休,待遇不降反升,讓很多正為“延遲退休”而糾結的人羨慕不已。
置于機構改革的大背景下,“早退政策”被賦予兩層深意,一是消化冗員。一些基層行政機構正在被撤銷或合并,職數少了,而干部數量不變,不采取非常規(guī)手段,根本無法安排;二是為年輕干部讓位。干部年輕化是大勢所趨,但如果“老人”不讓賢,位子騰不出來,干部年輕化就是一句空話。
看上去有幾分道理,但總感覺哪里不對勁。前者而言,干部提前退休就意味著冗員被消化了嗎?這恐怕是誤讀。必須明確的是,不管是精簡機構還是精簡人員,都只是手段,機構改革的一個目的在于縮減行政開支,為財政減負。如果僅僅是形式上的在職干部的數量少了,在編的職數精簡了,而行政開支不降反升,根本不能稱之為改革,而是借改革的名義“吃空餉”。
后者而言,干部年輕化也決不能簡單理解為“老人退下去,年輕人頂上來”,這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方面,不能狹義地理解“干部年輕化”就是年齡劃線。有一些干部,長年在基層工作,既有工作熱情,又有工作經驗和能力,思想上也并不落伍,只因為年齡問題就早早讓他們退下來為年輕人讓位,顯然不合適,也是對干部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干部提拔的規(guī)律。在整個行政體系中,基層的工作最為繁重,面對的問題也最為復雜。年輕干部有優(yōu)勢,也有其劣勢和弱點,因而“干部年輕化”需要時間和空間,而不能過于冒進,否則會適得其反。
筆者以為,“待遇換位子”說白了,就是一種權力自肥。地方政府借此可以撈取精兵簡政、銳意改革的政績美名,被勸退的基層干部在充分享受體制內的好處之后全身而退,而年輕干部則獲得迅速上位的機會。沒有人利益受損,而行政成本卻在無形中被拉高了,這便走向了機構改革意圖的反面。事實上,這也再次證明,不觸及利益的改革不可能成功。所有人都能看到,待遇不降反升的干部早退政策,是否足以說明干部數量有很大的精簡空間?公務員能上能下、能進能退何時才能真正落實?吳龍貴
無憂保采用專業(yè)的云+SaaS技術,推出“互聯(lián)網+個人社保”的個體社保產品。用戶只需要關注無憂保微信號,即可在線進行個人社保、公積金繳納咨詢等業(yè)務。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