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不僅是優(yōu)質社保繳納平臺,還要做個體社保利益的捍衛(wèi)者,根植用戶,服務用戶,關注國家政策,解讀地方信息,實時跟進,解決個體社保繳納和享受社會保障遇到的各個疑難問題。
近日,一位名為"Do-better陳小姐正能量 ing" 的網友,通過微博向本報報料:"學府街中輻院小區(qū)門口,有一位長年在此修自行車的男人。為了不讓路人看出他的殘疾,選擇一直蹲在地上。他年邁的老母親是他的幫手,給他遞工具,幫他搬車子、給車胎打氣。母子倆很樂觀,和來修車的人談笑風生,給有這樣心態(tài)的工作者點贊!"
該網友微博中還配發(fā)了照片:一男子蹲在地上,正在給自行車補胎,旁邊守著一位老太太。
昨日,記者在學府街中輻院大門東側的修車攤上,找到了這對母子。 “我沒有成為"廢人"!”
攤主叫康軍,今年42歲,一旁的小板凳上坐的老人姓呂,是他的母親,75歲。
這時,修車攤上沒活兒。呂大娘正和一旁的人聊著天,康軍大概對這些家長里短不感興趣,正低頭玩著手機里的游戲。隨著游戲的進行,他的身體上半身還不時晃動幾下,而他的雙腿則一直彎曲著,呈深蹲姿態(tài),一動不動。
不一會兒,一名男子推著一輛自行車過來,要求矯正后輪。來活兒了,母親停止聊天,兒子放下手機。兩人就像外科醫(yī)生一樣,康軍“主刀”,負責拆解車輪,母親打下手,她需要及時將扳手、改錐等遞過來。若需要對自行車進行搬動,母親則成為“主力”,康軍依然蹲著。
康軍一邊干著手里的活,一邊與記者聊起來。1990年,他18歲。雙腿殘疾的他,開始在中輻院門口擺攤修自行車,一晃24年,寒來暑往,風風雨雨。他指著學府街兩邊的行道樹說:“當年這些樹栽上時,還非常細,甚至沒有我的胳膊粗,現在已經比我的腿都粗了。學府街的變化,真真實實就在我的眼皮子下發(fā)生的?!?/p>
正如報料網友所言,由于雙腿殘疾,康軍無法站立。每天一到“工作崗位”,他就保持一種姿態(tài)——蹲在地上,頂多是屁股下再墊個薄墊。冬天,他需要堅持10個小時,夏天時間則更長。由于行動不便,每到工作時間,他都盡可能地少喝水,因為喝水后要小便,這種最最平常的事情,對康軍而言,卻是最麻煩最困難的事情,而且還需要母親的幫忙。
從康軍1990年擺攤開始,呂大娘就一直陪著兒子修車,同樣堅持了24年。不光工作時間,“下班”后康軍依然離不開母親,母子二人現在還在一個屋子里睡,因為兒子吃喝拉撒多數都離不開人。24年來,母子二人就是這樣堅持著,康軍的父親則負責進貨、做飯、送飯……
談到現在的生活,康軍自信地說:“盡管行動不便,但我沒有成為真正的"廢人"!靠著自己的一雙手,雖然非常艱苦,但每月也有近千元的收入?!?每天蹲十幾小時
康軍出生在江西,兩歲時因坐骨神經疼,醫(yī)生在他的腰部進行了一次注射,很快他的情況變得糟糕起來,最終雙腿落下殘疾,無法行走。
年少時,他借助家里的小板凳在地上艱難地挪動,隨著年齡的增長,板凳也不斷換成大的。呂大娘表示,為了看好康軍的病,她跑了無數醫(yī)院,花光家里所有積蓄,但終究沒能使他站起來。上世紀80年代,康軍隨父母來到太原。1990年,18歲的康軍長大成人。然而,對于未來,對于生活,他不敢有任何奢望,因為他沒有上過一天學。
那年,呂大娘一再提示兒子:“你越是這樣子,越要有一技之長,得學門手藝?!?/p>
盡管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教育,但康軍的腦子卻非常靈活。后來,他聽從母親,自學修理自行車,練習工具就是父親的自行車。學了幾個月,在母親的幫助下,康軍勇敢而艱難地挪出了家門。
想起當初的日子,康軍直言:“確實太苦了?!?/p>
盡管下肢殘疾,但雙腿中的血脈、骨骼等全部發(fā)育正常。就是不能站立,只能長時間蹲著。每天需要蹲十幾個小時,他甚至不能變換姿態(tài),其中的感受可想而知。
一天蹲下來,由于血脈不通,康軍的雙腿、雙腳大面積腫脹。母親看在眼中,疼在心里,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唯一的可能,就是晚上收工后,熱一大盆水,讓孩子好好泡泡。
盡管是以這樣的方式生存者,但康軍的口碑卻非常好。炎熱的夏天,寒冷的冬天,他都很少“缺勤”??弟娬f:“我是修車人,不能"擅離崗位"。尤其是記得我的人,原本人家知道中輻院門口有個修車人,結果來了卻不在,豈不是耽誤人家的事,不好!”
看似簡單的堅持,卻要付出非常大的痛苦。了解情況的一名男子說,康軍每天要蹲十多個小時,尤其是在冬天,一動不動地蹲著,身體很少活動,硬生生地挨凍,那是穿多少衣服都不行的,平常人根本感受不到。 對母親虧欠太多
談及目前的生活,康軍說感到滿意。唯一令他有壓力的是,母親幾十年來寸步不離,讓他覺得對母親的虧欠太多太多。
自打康軍記事起,母親就一直在他身旁,從小到大,一直到中年,依然是母親的陪伴。他還透露,為了照顧他,多年前,母親甚至放棄了一份即將轉正的工作。42年來,母親無時無刻不在他的生活中,吃喝拉撒,樣樣需要照顧,出攤需要母親,干活需要母親。如今,老母親已經75歲,依然幫襯著他。
呂大娘說,為兒子做再多,她也沒覺得什么,她說,只要自己還能動,就要照顧這個兒子。盡管老三(康軍排行第三)有了這份手藝,但她仍難以放心,尤其是一想到自己百年之后。
采訪結束時,已是中午時分,家中77歲的父親已經將飯做好,首先給兒子送來。蹲著的康軍,趁著手中的活兒少,趕緊將午飯往嘴里扒拉……
本報記者 申波 文/攝
無憂保采用專業(yè)的云+SaaS技術,推出“互聯網+個人社保”的個體社保產品。用戶只需要關注無憂保微信號,即可在線進行個人社保、公積金繳納咨詢等業(yè)務。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