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早報:無憂保通過微信平臺提供新型社保繳納服務,用戶只需要關注無憂保微信公眾號,即可在線進行個人社保的繳納、查詢、咨詢等服務。
李俊坤在瓷盤上刻字。
瓷刻,是在上釉燒成的素色瓷器上,用鎢鋼刀或金鋼石刀鏤刻書畫的一種工藝,它既需要深厚的書畫基本功,更需要好的手腕力道及視力。石塔社區(qū)72歲的李俊坤是名書法愛好者,曾因書寫22米長“魏碑體”《金剛經(jīng)》而聞名,雖然今年因白內(nèi)障而視力有點模糊,但他依然重拾中青年時的瓷刻愛好,最近連續(xù)刻了三只瓷盤,送給了老鄰居、社區(qū)等。
從小愛書法,尤擅魏碑體
李俊坤是老揚州人,從小受家庭環(huán)境影響,打下了堅實的書法基礎,雖然后來從事其他職業(yè),但書法成了他一輩子的愛好。
據(jù)李俊坤介紹,他出生于淮海路,父親在轅門橋開帽子店。父親寫得一手好字,經(jīng)營過程中,柜臺上常常放一些舊報紙,一有閑暇就寫毛筆字,這種愛好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
李俊坤5歲入私塾開蒙,私塾里有老師教,回家后父親又指點,書法基礎打得很牢。后來上小學,書法不再作為重點,但一手好的硬筆字,也讓老師、同學贊不絕口。
16歲時,李俊坤進入揚州發(fā)電廠當了一名電器工,那時技術圖紙、宣傳資料等都是油印,需要刻鋼板,李俊坤就是因為幫忙刻鋼板而練得一手“魏碑體”,從那時起,“魏碑體”成了他的“名片”。去年,年逾古稀的李俊坤耗時一個多月,在15張4尺半幅的宣紙上書寫了長達22米的“魏碑體”《金剛經(jīng)》,在書畫圈內(nèi)引起轟動。
重拾舊好,連刻3只瓷盤
瓷刻是一項傳統(tǒng)工藝,需要專門學習才能掌握,但李俊坤中青年時無師自通,今年更是重拾舊好,連刻了三只瓷盤。
李俊坤告訴 ,也是因為刻鋼板,他動起了在其他器物上刻字的念頭,他向做玉器加工的妹婿要了幾把專用刀具,先是在鋼筆套上刻姓名,接著因為同事間常常將喝茶的瓷器茶杯搞混,他就將每個人的茶杯上刻上姓名,這是他瓷刻的開始。
瓷刻需要手腕有勁、視力好,李俊坤家里有4只中間潔白的平底瓷盤,他一直想在瓷盤上刻字以制作成工藝品,但由于年齡漸高視力下降,而遲遲未“動手”。今年,李俊坤由于白內(nèi)障而視力模糊,他覺得不能再拖下去了,隨即開始了創(chuàng)作。
李俊坤說,他選擇在晚上對瓷盤刻字,這時周圍比較安靜,心不浮躁,一般兩三個小時就能刻完一只瓷盤。這時的他覺得,與年輕時相比,手勁明顯不足,筆畫抖動厲害,但他依然堅持了下來。
李俊坤的瓷刻還是使用的“魏碑體”,他先在一瓷盤上刻了“厚德載物”送給了年近9旬的老鄰居;接著又刻了“清正廉潔”送給了石塔社區(qū);第三只瓷盤“天道酬勤”刻完后,被他的女兒“收入囊中”,因為她擔心父親再送人。
這3只瓷盤,被李俊坤的妻子、女兒等拍照分享到朋友圈,點贊無數(shù),他很有成就感,想抓緊時間將第4只刻好。通訊員 周萍華 劉峰生 文/圖
無憂保采用專業(yè)的云+SaaS技術,推出“互聯(lián)網(wǎng)+個人社保”的個體社保產(chǎn)品。用戶只需要關注無憂保微信號,即可在線進行個人社保、公積金繳納咨詢等業(yè)務。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