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全稱社會保險,指一種社會保險或保障機制,幫助公民面對某些社會風險如:失業(yè)、疾病、事故、衰老、死亡等,或是保障基本得生存資源如:教育、醫(yī)療等。現(xiàn)代社會保險是由奧托·馮·俾斯麥于19世紀在德國創(chuàng)立的。
基本簡介
對職工而言,社保即通常說的“五險一金”,具體五險即: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一金即:住房公積金。
相關比例
“住房公積金”:具體單位和個人承擔的比例是各不相同,那是按照個人上年度平均工資做基數(shù)按一定比例計算的。住房公積金不低于工資的10%,效益好的單位可以高些,職工和單位各承擔50%。
“五險”:按照職工工資,單位和個人的承擔比例一般是:養(yǎng)老保險單位承擔20%,個人承擔8%;醫(yī)療保險單位承擔6.5%,個人2%;失業(yè)保險單位承擔2%,個人1%;生育保險1%全由單位承擔;工傷保險0.4-1.2%也是全由單位承擔,職工個人不承擔生育和工傷保險。
基本特征
社會保險的五大特征:
1.社會保險的客觀基礎,是勞動領域中存在的風險,保險的標的是勞動者的人身;
2.社會保險的主體是特定的。包括勞動者(含其親屬)與用人單位;
3.社會保險屬于強制性保險;
4.社會保險的目的是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chǎn);
5.保險基金來源于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繳費及財政的支持。保險對象范圍限于職工,不包括其他社會成員。保險內(nèi)容范圍限于勞動風險中的各種風險,不包括此外的財產(chǎn)、經(jīng)濟等風險。(有些公司計算五險一金并不是按照員工實際工資,而是另外設置基數(shù)計算繳納的)
123456下一頁 |
標簽: 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