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提議收“年齡稅”為緩解未來養(yǎng)老壓力
德國聯邦議會工作組最近提出一項“年齡稅”建議,即每個年滿25周歲的德國人按照收入比例繳納一定金額以建立儲備金,保障未來不斷上升的養(yǎng)老金支出。工作組的理由是,出生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嬰兒潮時期的一代人將在2030年左右退休,屆時所需醫(yī)療和護理支出將大幅增加,社會保險體系的資金保障將面臨重大挑戰(zhàn)。
“年齡稅”由于涉及復雜而敏感的政治和經濟公平問題,其可行性還有待論證。該提議還受到了來自執(zhí)政黨和反對派的多重批評。聯邦政府發(fā)言人賽貝特表示,本月內閣將要通過的人口政策不會包含新征稅方案。
“年齡稅”的誕生來自于對老齡化社會社保支出不堪重負的擔憂,但人口老齡化不僅將造成社保支出增加,還會帶來年輕人負擔加重、勞動力短缺等一系列問題。目前,德國專業(yè)人才緊缺、養(yǎng)老院護理人員不足等現實問題表明,以老齡化為主要特征的人口結構變遷已經開始對德國的社會經濟產生影響。當前德國每5個人中有1個是超過65歲退休年齡的老年人,到2030年每4個人中就有1個65歲以上的老人,到2060年上升到每3個人中有1個。有分析認為,德國今后幾年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不是歐債危機和能源短缺,而是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德國各部委正聯手制定一項“人口政策”方案,對德國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進行長遠規(guī)劃。本月底,默克爾將主持召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專家會議,邀請各界代表共同商討對策。
人口結構變遷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低下。據德國聯邦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過去10年,德國大多數時候都處于人口負增長狀態(tài)。照此發(fā)展,越來越少的年輕人需要負擔更多的老人。同時,勞動力也將形成缺口。聯邦勞工局預計,德國到2025年的勞動力缺口將達到700萬,必須大規(guī)模引入外來人才。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近日接受《商報》采訪時提出“2030議程”,指出要及時應對社會老齡化帶來的挑戰(zhàn)。他堅持將退休年齡延至67歲,提高女性在領導層的比例,并支持外來移民政策。提出“年齡稅”的工作組不僅強調社?;鸬姆€(wěn)定,還提出了創(chuàng)造家庭友好型社會氛圍、倡導外來移民、雇傭更多女性和老齡職工等多方面措施。同時,提高出生率及女性在家庭和職業(yè)之間的平衡等根本問題,需要政府制定家庭友好和鼓勵生育的政策。法國的生育率好于德國的原因就在于其家庭政策的鼓勵與配合。
有人口專家認為,人口發(fā)展從多子的農業(yè)社會到老齡的工業(yè)社會一般經歷五個階段,在最后階段應該重新達到平衡。從當前的情況看,全球的工業(yè)國家仍在朝著老齡化社會發(fā)展,是否能夠達到理論中的新平衡,還有待事實檢驗。
標簽: 養(yǎng)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