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勞保基金面臨破產(chǎn)危機,引發(fā)島內(nèi)社會大眾極度恐慌,但牽絲攀藤地追索,赫然發(fā)現(xiàn)軍公教退撫基金的危機更加迫切,也更為深重。于是,“朝野”上下才終于認真查檢這些砂上之塔的畸形結(jié)構(gòu),殫精竭慮要找出徹底整修、全力搶救的具體辦法,但卻忽略了一個最根本的事實:砂上之塔永遠不可能屹立不搖,現(xiàn)在的修補,爭取到些許茍延殘喘的時間,只不過是將這個爛攤子移卸到數(shù)十年后下一代的肩頭,永遠徒勞無功。
全臺的退休基金,只要是公營的,都問題不斷、永難斷根,但私營的,則罕聞出現(xiàn)這種種問題,其中的原因,的確就出在這個“公”字上面。
“公”究竟出了什么問題?歷史上曾記載一個小神童的故事,大意是說:他跟一群小朋友路見一棵梨樹,大家爭相攀折,只有他無動于衷,問其故,他淡然說,每顆梨子都是酸的,試之,果然。為什么梨子不會甜?因為它是無主之物,無人管理,未到甜時即已被采擷一空。
公營的各種退休、保險基金也與路旁的梨樹一樣,永遠結(jié)不出甜果子,最后連樹干恐怕都難保長久。為什么?第一,以勞退基金為例,每位加入的勞工都有一個個人帳戶,按月由勞工及雇主將薪資的一定比例存入其中,與一般的按月定期存錢的私營基金一模一樣。但私營基金由當事人自行選擇,故其投資標的的屬性、組合,投資操作者的績效、態(tài)度,都是存款者個人的意愿、判斷的產(chǎn)物,最后賺賠如何,只要不涉及詐騙,存款者都甘愿接受。
12下一頁 |
標簽: 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