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軍公教 依臺灣現(xiàn)行的退休和退休金制度,適用人群大體分兩大類,即老板是私人的勞工、老板是政府的軍公教(軍人、公務員、公立學校的教師)。 勞工在依上述規(guī)定退休時,可以領到兩筆退休金,一筆是勞保金,一筆是退休金。勞保金來源于社會保險,依“勞工保險條例”的支付規(guī)定領錢。退休金是強制雇主支付給勞工的錢。 公務人員任職5年以上年滿60歲或任職滿25年可自愿退休,年滿65歲或因病不堪勝任職務者,強制退休。 軍公教人員退休金包括依“軍公教人員退休法”的退休金和依“軍公教保險”支付的養(yǎng)老金。 農民沒有老年退休金制度,臺灣于1995年開始為65歲以上符合資格的“老農”,每人每月發(fā)放3000新臺幣。該方案在實施初期有排富條款,自1998年修正為人人有份,并將發(fā)放對象擴大到老年漁民。這屬于臺灣的福利津貼范疇。 退休金算法復雜:
大概拿到工資的七八成 勞工的退休金算法復雜,且有新、舊兩種制度并行,舊制只能一次領取,新制可月領。按舊制舉例說明,老李40歲,已任現(xiàn)職5年,月薪5萬新臺幣,以此為基準計算,他60歲退休時,可一次領到438萬新臺幣,如果他25歲加入勞保,到60歲退休時,還能領到189萬新臺幣的勞保養(yǎng)老金,兩項相加就是老李的養(yǎng)老錢。 如果是新制,則可按勞退金的戶頭按月支領。長期在一個單位工作的人按舊制合算,如果經常跳槽則選擇新制合算,哪種適合自己,要自己精打細算。 無論選哪種,勞工月退休收入大概是退休前的七八成左右。 至于軍公教的退休金,也由兩部分組成,也是復雜的算式,退休后每月平均也是退休前收入的八成。 但是除了這八成的收入外,軍公教退休后還有多項福利,比如退休金存入銀行享受18%的補貼利息,因此,有人算過一筆賬,有的軍公教人員退休后不比退休前領的少,退休工資高達100%甚至110%。如果曾經身居高位,以臺灣副領導人月薪33萬新臺幣計算,退休時一筆可領走幾百萬新臺幣退休金,退休金享受18%的利息,那他的退休金利息都高過在位時的工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