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即沒有社會醫(yī)療保險也沒有社會養(yǎng)老保險,對兒女的依賴更大一些。所以更要慎重考慮兩點。第一,上了年紀的健康問題,主要就是患病的治療費用問題,第二,老年生活問題,也就是沒有了工作能力后最基本的生活如何維持。
對于那兩個問題,都是身為兒女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兒女必須考慮的問題。對于第二點,老人基本生活的問題,因為已經進入養(yǎng)老階段,此時購買養(yǎng)老保險已經沒有意義。兒女直接固定的每月給一定的生活費用就行了。對于這部分費用,對兒女來講不是很大的負擔。最大的負擔是老人一旦患病,醫(yī)療費用的開支無法控制。很多人的做法就是拿錢出來讓父母作為被保險人買保險,這樣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一旦兒女發(fā)生風險無法繼續(xù)給父母交費,父母自己又沒有能力繳費,那么保障就會失效。兒女所擔心的父母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成年后經濟獨立的兒女就是父母最大的保險。所以我們不建議兒女直接拿錢用父母做被保險人購買保險。那么,如何更全面的考慮呢?怎么樣才能為父母設計安心的保障計劃呢?
如果爸媽現(xiàn)在的年齡在53,55左右,目前子女每月固定給父母500月的孝養(yǎng)金。那么僅僅孝養(yǎng)金這一塊,到父母75,76歲左右,未來20年就是12萬。除此之外,考慮到年紀大了的健康問題,至少每個老人再有10萬左右的醫(yī)療準備會更好。從上面的數(shù)字看,其實兒女對父母這一塊的責任還是相當重的。
首先,兒女一定要自己做被保險人購買一份壽險,把未來20年的保額設定為32萬左右(12萬的生活費用+父親的醫(yī)療準備10萬+母親的醫(yī)療準備10萬),這樣在未來20年,也就是父母頤養(yǎng)天年最需要兒女的這個階段,如果兒女一旦發(fā)生了風險,保額直接作為現(xiàn)金給付給父母,這樣父母一定有充足的資金安度晚年。
然后才可以用父母做被保險人,購買一定的壽險,雖然壽險得了病不會立刻賠付,但兒女可先用家里的錢墊付,如果治不好,壽險就會賠進來彌補之前墊付的資金。若治好了,人活百歲最終還是會走掉,賠付后還是可以彌補之前墊付的資金。這樣,從兒女的角度來看,沒有因為父母生病對家里的經濟造成打擊,就保護了兒女的財務安全。無論如何,有了這樣的計劃,就不會因老人上了年紀的健康問題給兒女帶來更大的經濟拖累。這樣就解決了兒女最擔心的問題。要強調的是,一定必須首先兒女自己做為被保險人,讓父母做受益人來購買保險。才最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