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鄧州市湍河辦事處槐樹村村民最近對自己手中的一個綠皮小本產生了擔憂,這本《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手冊》有的已在他們手中躺了十幾年,卻還不見保險金發(fā)下來。
最近,這起事件在河南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媒體報道稱,“16年前農民交了養(yǎng)老金,如今卻不見蹤影”。目前,鄧州市已迅速成立工作組對此事件進行調查。
事實上這只是一場虛驚。鄧州市人保局辦公室主任王北鳳說,“每年的年初會下發(fā)上一年度農村養(yǎng)老保險,但由于今年發(fā)放職能由民政局轉到了人保局,因此耽誤了2011年度的兌付”。
2011年,鄧州市需要發(fā)放的這本“綠皮”養(yǎng)老保險總數只有17.24萬元。像全國其他地區(qū)一樣,最少的每人每月只能領取兩三塊錢。
對世代耕種,以土地做保障的農民來說,老齡化社會、城市化等種種潮流讓他們面臨一股焦躁的養(yǎng)老焦慮。
老農保“失蹤”
槐樹村村民們購買的保險俗稱“老農保”,是1992年由當時的民政部出臺的縣級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基本方案。由于效果不佳,“老農保”被認為是一項失敗的政策,已于1999年叫停。
“后來只是作為對計劃生育戶的一種獎勵,由政府出錢給他們購買又存在了一段時間”,王北鳳說。
從1992年開始到2011年鄧州市實行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工作為止,其間共有41800人參加了“老農保”,繳費金額從幾十元到一千多元不等,本息共計1025萬元,??顚?,存在銀行。
“老農保”的失敗之處在于其費用來源以“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持”,由于沒有規(guī)定國家財政投入,“老農保”事實上等于農民自己掏錢儲蓄,領取金額受限。
“上世紀90年代開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時,已經幾乎沒有村辦企業(yè),存量有限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其員工也享受城鎮(zhèn)居民待遇,所以集體補助也是空白”,王北鳳說。
“老農保”被叫停的10年后,2009年,河南省在21個縣(市、區(qū))開展了新型農村養(yǎng)老保險(下稱“新農保”)的探索工作。數據顯示,2010年河南省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試點參保人數達1211.8萬人,普及率達到90%以上。
123下一頁 |
標簽: 農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