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定存500元,30年后,到退休時足可自己養(yǎng)老。”近日,一篇有關“月存500靠自己養(yǎng)老”的帖子再度引發(fā)了人們對于養(yǎng)老金的關注。
500元,對于很多工薪族來說,這筆錢并不算多,每月攢幾百元并不成問題。可關鍵在于,月存500足夠以后養(yǎng)老嗎?只依靠零存整取、整存整取這樣的懶人理財法,究竟是不是最好的攢錢方式呢?
近日記者采訪了多位理財專業(yè)人士。對于這種攢錢方式,專家們普遍認為,不能一概否定,畢竟在存款思路、操作辦法等方面有可取之處,不過,由于每個人的投資性格不同,風險承受能力各異,在選擇養(yǎng)老金的投資途徑上是否有更優(yōu)選擇則值得商榷。
觀點碰撞
積少成多的“強制儲蓄”法
“社會保險是‘廣覆蓋,低水平’,并不能達到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科學地設計個人養(yǎng)老規(guī)劃是人們個人理財?shù)氖滓獑栴}。”華夏銀行長春分行龍盈理財中心高級理財師徐世斌在接受本報采訪時稱。
“從攢小錢存大錢的儲蓄原則來看,這種存錢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某銀行總行財富專家顧問劉禹首先肯定了“月存500”攢錢養(yǎng)老的思路具有合理性,屬于一種典型的“強制儲蓄”法。通過零存整取這種“強制儲蓄”的方式,能夠將小錢攢成大錢,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12345678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