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比重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面對未富先老、老齡化社會來臨的挑戰(zhàn),政府和民眾都應該未雨綢繆,早作打算,及時調整養(yǎng)老金制度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這一切當然會涉及人口結構調整,但短期內無法解決。如果現在不重視,生育政策不變,那中國未來的養(yǎng)老問題無解。中國該如何解決養(yǎng)老這一難題?有什么養(yǎng)老模式可供選擇?又該采取哪些措施調整人口結構呢?
中國迅速邁進老齡社會
民生涉及諸多方面,比如就業(yè)、住房、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應對老齡化社會的挑戰(zhàn),但這個問題還沒有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雖然眼下在城里打工的年輕人很多,但你到農村走走,印象全不一樣了,基本都是老的老小的小,田間地頭中青年很難找。從農村開始,中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
哪怕你現在還年輕,都會遇到父母老了怎么養(yǎng),自己老了去哪里養(yǎng)老的問題。說在家養(yǎng)老這不現實,因為你的下一代還要工作,不可能天天照顧你?;ㄥX雇人?現在差不多都是獨生子女,誰家都有需要照顧的老人。更何況那些無子女和失去獨生子女的家庭?還有子女在國外定居或在外地成家立業(yè)的空巢家庭呢?所以,將來大家只有集中住在一個地方——養(yǎng)老院,養(yǎng)老問題才有解決的可能性。
據預測,未來二十年將是中國老齡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2013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突破2億。到2033年,也就是20年后,中國的老齡人口將達到4億。也就是說,三個半中國人里就有一個老人,還得算上孩子們。到2050年,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4.87億,那時三個中國人里就有一個老人,比今天的歐洲和日本都嚴重。那時,中國實際能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口到底有多少?仔細算算,還真不多。
隨著我國醫(yī)療條件的改善,人均壽命越來越長,中國人現在平均壽命是74.5歲。長壽帶來一個最現實問題:一個人活過了90歲,他領退休金的年頭可能比他的工齡還要長。
1234下一頁 |
標簽: 養(yǎng)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