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五年,深圳公務員改革做出了有益嘗試,盡可能地打破“鐵飯碗”,消除機關的弊習,激發(fā)了公務員的活力,提高了辦事效率。
鑒于此,廣東省從今年4月1日起,逐步擴大聘任制公務員試點范圍。近日,江蘇、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均表示,2012年將試點聘任制公務員制度。這意味著這項改革將在全國陸續(xù)鋪開。
但在復制“深圳模式”時,各省需要做足功課,重點放在內(nèi)涵,而非形式。深圳的獨特優(yōu)勢在于:它是一個移民城市,官場生態(tài)簡單,便于推行改革;得益于地緣優(yōu)勢,深圳公務員深受香港影響,更加注重職業(yè)化。
此外,對聘任制公務員的考核如何避免流于形式,如何充分發(fā)揮“鲇魚效應”等,還有待深圳做出進一步的探索。
聘出來的“瓷飯碗”公務員
本刊記者嚴碧華
始于2007年的深圳公務員聘任制改革試點,已走過五年時間。從最開始的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到如今推廣到所有新進人員,深圳公務員改革備受關注,成效與爭議并存。
“一方面,深圳是全國最早建立公務員制度的城市之一,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對完善公務員制度的探索;另一方面,由于地緣優(yōu)勢,深圳和香港經(jīng)常往來,深受香港公務員辦事效率影響。”在深圳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公務員管理處的漆染看來,這兩個因素,解答了改革為什么選擇深圳的疑問。
當然,作為一項觸及公務員體制的改革,還有諸多瓶頸待破,比如晉升機制是否暢通,如何避免考核走形式等。
改革再次鎖定深圳
一杯茶,一張報,這是外界所理解的公務員上班狀況。
如今,這一情景正被打破。改革從最前沿的深圳開始,原人事部(現(xiàn)合并到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同時批準試點的還有上海浦東新區(qū),時間是在2007年1月。
試點的核心內(nèi)容是公務員聘任制,力圖以合約的形式來約束公務員,激發(fā)公務員工作熱情。
沒有前車之鑒,一切從頭開始,其難度可想而知。
今年是漆染在深圳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工作的第十個年頭,從最開始的制度設計到招考與后續(xù)管理,她全程參與,因而感觸頗深。
5月22日,在人社局公務員管理處略顯擁擠的辦公室里,漆染接受了《民生周刊》的采訪。
在她看來,推行阻力比預計的小,因為深圳早就具備了一些基本條件。
“早在2004年,深圳曾實行‘雇員制’,在用人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漆染說,這些給三年之后的公務員聘任制改革奠定了基礎。
還有一項,也是最為重要的,那就是社會的透明度在逐步提高,公眾對公務員的要求越來越高。“這逼迫我們必須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消除長期存在于機關的弊端。”
1234567下一頁 |
標簽: 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