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根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社保工作的具體要求,作為全市社會保險事業(yè)經辦機構的市社會保險事業(yè)管理局,緊緊把握國家關于社保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發(fā)展趨勢,從實際出發(fā)改革創(chuàng)新,在推進機構和職責整合基礎上,委托社會力量辦理社保非核心業(yè)務,探索出了政府委托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服務為重要內容的社保“洛陽模式”,走出了一條新形勢下由管制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變的新路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并在全國產生積極影響。
近日,在王城廣場西側的工行洛陽分行營業(yè)部一樓顯著位置新成立的社會保險經辦服務大廳內人流熙熙攘攘,有序辦理各類社保業(yè)務。中央百貨等附近的企業(yè)和居民可以步行前來,基本不用再跑到位于新區(qū)的市社保業(yè)務大廳。
前來辦理社保業(yè)務的人員可能不知道,這個社保業(yè)務辦理大廳并不是由社保部門投資建設的,而是銀行建設的,大廳內的工作人員除其中一名由市社保局指派外,其他均為銀行員工。
這種變化的背后,是我市社保系統(tǒng)實行政府購買服務的具體實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加快健全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和經辦服務體系”。
社會保障體系關乎公民福祉,關乎社會穩(wěn)定和國家長遠發(fā)展。社會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市人社局副局長、市社保局局長王亞偉近日在接受采訪時介紹,近年來,我市對社會保險經辦管理體制大膽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被業(yè)內稱為社保“洛陽模式”的核心,就是“五險合一”和委托經辦。所謂委托經辦,就是政府出資購買服務,與銀行、企業(yè)、商業(yè)保險公司等機構簽訂協議,將社保的非核心業(yè)務委托其辦理,其實質就是政府通過購買的方式,委托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服務。
政府為什么要購買服務?
政府和社會都可以提供公共服務,關鍵是誰提供的服務更好
黨的十八大提出,“健全社會保障經辦管理體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務體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健全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和經辦服務體系”。
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更好地發(fā)揮市場、社會的作用,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關于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的主要目的。
新一屆國務院對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善公共服務做出重大部署,明確要求在公共服務領域更多利用社會力量,加大購買服務的力度。
2013年7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會議指出,創(chuàng)新方式,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推進政事、政社分開,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2013年9月30日,國務院公布了《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兑庖姟诽岢?,“十二五”時期,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工作在各地逐步推開,統(tǒng)一有效的購買服務平臺和機制初步形成,相關制度法規(guī)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到2020年,在全國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制度。
中央的上述決策部署,釋放出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信號,對政府創(chuàng)新方式、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指明了方向。
王亞偉表示,從傳統(tǒng)觀念來看,凡是向公眾提供的社會公共服務,原則上要依靠政府通過行政力量提供。這種“大包大攬”的服務方式,不符合“小政府、大社會”的現代行政管理理念,形成諸多弊端:政府如果加強某項工作,一般做法是增加機構、編制、人員、工作經費及工作場地、裝備等,機構、人員一旦確定很難精簡,行政機構運行及養(yǎng)人的成本具有較強剛性;行政機構在提供某些專業(yè)性較強的社會公共服務事務時,往往采用行政方式去做專業(yè)的事情,辦理環(huán)節(jié)多、效率不高、缺乏有效激勵約束措施,導致很多服務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