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月,戶籍在沈陽市東陵區(qū)桃仙街道富家村的佟靜曦就滿60周歲了。本該是喜事,可佟靜曦卻覺得郁悶,“活了大半輩子,從來沒有這么鬧心過。”
鬧心的原因是曾經讓佟靜曦高興的新農保(新型農村養(yǎng)老保險)。在她看來,新農保一個月55元的基礎養(yǎng)老金是政府給農民的福利,滿了60周歲就應該順理成章地領錢。但事情并不如她所愿,她被要求先繳納300元參保才能領取基礎養(yǎng)老金。
“電視里不是說中國農民滿60周歲就能享受養(yǎng)老金嗎?不是說是普惠的嗎?為啥還要強制我繳錢呢?”佟靜曦不解。
以上述富家村60多位農村老人新農保繳費為樣本,《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日前調查發(fā)現,新農保制度運行4年來,不僅仍存在部分農民對政策的誤讀,同時亦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而個人賬戶面臨的尷尬最為突出。
被誤讀的新農保
由于對新農保補繳保險費政策不滿,1月份以來,包括佟靜曦在內的富家村66名農村老人先后多次聯名寫信到沈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農保處等相關部門反映此問題。
本報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這批農村老人全部是1951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他們的訴求焦點在于:既然各有關部門和媒體在宣傳新農保政策時說是普惠式的基礎養(yǎng)老金,為什么還要交幾百元保險費才能領到基礎養(yǎng)老金?
而他們的依據,則是人社部有關領導在講話中提及的“滿60周歲的農民就可以享受55元基礎養(yǎng)老金”,以及各級電視和報紙上很多的類似表述。
123456下一頁 |
標簽: 個人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