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險不是唯一的途徑。但保險以合同的形式受法律約束,確保了我們的有生之年,每年或者每月,一定會有一筆錢,源源不斷。不受金融海嘯影響,不怕房子跌價,不怕股市波動……
人越來越健康,壽命也越來越長,也就意味著領養(yǎng)老金的人越來越多了。就好比塊餅,它就這么大(因為交錢的人有限嘛)。吃的人數(shù)少,平均每個人吃得就多;吃的人數(shù)多,平均每個人吃得就少。
但是又希望不會有人被餓死,那就只好每個人都少吃一點了。你再來看它的變遷,就很容易明白為什么要這樣了:后來就開始在職職工要從工資里扣養(yǎng)老金了,在最早的時候,個人交的部分全部計入個人帳戶,單位交的部分3%計入個人帳戶,那么總共有11%是計入個人帳戶的。
而且,當時個人帳戶的部分,到退休時是除以120個月,來發(fā)放的。另一部分是按地區(qū)上年度平均工資的20%計發(fā),對于老人還有過渡性工資。
到后來就變成的(2006.7.1),只有個人交的8%是計入個人帳戶的,單位交的部分全部計入社會統(tǒng)籌。收入的組成也只有平均工資的20%+個人帳戶值的/120。
再后來就不是除以120個月,是按退休年齡來除,退休得越晚,除數(shù)越小,60歲是除以139,其實就是鼓勵晚退休的意思了。再后來就是國家將在兩年內(nèi)實現(xiàn)社保全國流通。這意味著,平均工資的部分將進一步減少,因為不再是廣州的平均工資了,也不是廣東省平均工資了,而是全國的平均工資。
特別是對于象廣州、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來說,這種反差會非常大。再后來,就是現(xiàn)在說的,直接延遲退休年齡。這對國家來說,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社保是必須要交到退休,才可以開始領的。那么各位就必須多交5-15年的錢;退休后開始領錢,那么各位每個人就少領5-15的錢。
但這樣一來,就能夠讓更多的人有飯吃了,歐美一些國家,已經(jīng)開始延遲退休年齡到70歲了,日本年愈70的作家筒井康隆《銀齡的末日》,以極端的方式揭示了日本70歲以上老人在不久的將來相互殘殺的悲慘命運,無怪乎《讀賣新聞》、《每日新聞》等大報稱其為“日本老齡化社會的噩夢”。
盡管《銀齡的末日》發(fā)生在“不久的將來”,但作品中涉及的年金問題、少子化問題、老人醫(yī)療費問題等無不直擊當前日本老齡化社會的軟肋。也可以看到中國未來養(yǎng)老的縮影。如果我們要象老李那樣,退休后生活得更有品質(zhì),更有尊嚴,那么,僅僅依靠社保是不夠的。而是要從現(xiàn)在起,開始做規(guī)劃。
保險不是唯一的途徑。但保險以合同的形式受法律約束,確保了我們的有生之年,每年或者每月,一定會有一筆錢,象打開自來水龍頭的水,源源不斷。不受金融海嘯影響,不怕房子跌價,不怕股市波動。
標簽: 養(yǎng)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