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保障面的擴大,所對應的是消費的萎縮,現(xiàn)行的社會保障真能起到保障作用嗎?社會保險以后的路該怎么走?
一、當前國力強大,全國一幅欣欣向榮的美好畫面。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問題,經(jīng)濟增長靠的是資源的大量消耗,投資(主要是政府基礎建設投資)、出口、消費三角形成的經(jīng)濟增長,消費的比例很低,形成一個很難看的三角形。
擴大內(nèi)需,許多人主導的方式是增加社會保險履蓋面,擴大社會保障范圍,走得卻是一個死胡同,社會保障面的擴大,所對應的是消費的萎縮,比如一塊蛋蓋,被張三多分了,李四就要少分一點,消費也一樣,居民投入社會保險的資金支出多了,消費就只好被擠壓了。
二、當前的社會保障居民投入:
1、五大保險,按工資平均數(shù)繳納,一般情況下,繳納社會保險的工資基數(shù)為最低工資標準的1.8倍至2.0倍之間。養(yǎng)老保險為28%,醫(yī)療保險為10%,失業(yè)保險為3%,工傷保險為1%,生育保險為1%,總計為工資的43%,如工資高于平均繳費基數(shù),繳費比例為43%,如工資標準低于繳費基數(shù),那繳費比例就高于43%,甚至超過100%也是可能的。
2、工會費、職工教育經(jīng)費。工會費為工資的2%,職工教育經(jīng)費為工資的1.5%??偣娜?,旅游都沒去處了。職工培訓,除了誤工誤事,沒有任何作用。
以上兩項總計為職工工資的46.5%。
三、誤區(qū):
1、在占工資46.5%的社會保障中,職工所需投入僅11%(養(yǎng)老8%,醫(yī)療2%,失業(yè)1%),職工投入較少,不影響居民生活,這是專家的一概觀點。其實46.5%的繳費中,全部都是雇主在承擔,事實上要給雇員增加工資100元,雇主實際需要支出146.50元。繳的費多了,聘的人就少了,工資就低了,生產(chǎn)經(jīng)營資金也被壓縮了,最終的結(jié)果是生產(chǎn)經(jīng)營上不去,職工工資收入提不高,消費低迷,把收入的31%(46.5/146.5)存起來,二十年或三十年后再消費,這本身就是把消費的需求給濃縮了。
2、通過降低個人所得稅有以擴大消費。個人所得稅的降低,的確有利于居民的消費能力提高,效果不是很好,較46.5%的社會保障,個人所得稅微不足道,而且,社會保障費用是人人都要繳,但個人所得稅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在繳,占工資不例不是很高。
123下一頁 |
標簽: 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