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a>組合及各大機構參與打新莫名失手,真相究竟是什么?這莫非是機構開始看空后市的暗號?以下為大家分析一下。
近來,IPO發(fā)行速度加快,導致各大機構踴躍打新。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fā)現(xiàn),近來參與打新的機構頻頻莫名失手,其中社?;?/a>組合尤其典型,興致盎然地參與詢價,但有時卻空手而歸。什么原因導致社保組合在IPO網下申購時申購而無效?真相究竟是什么?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現(xiàn)象
社保申購頻落空
記者研究近期發(fā)布的新世紀、光訊科技、博深工具等網下申購公告后發(fā)現(xiàn),參與網下配售的社保七零五組合、社保四零五組合、諾安基金、社保四零五組合、中泰信托自營投資賬戶,民生銀行(600016,股吧)企業(yè)年金計劃等機構均因申購資金不足而出現(xiàn)無效申購的情況。還有參與光大證券網下配售的社保七一零組合雖初步詢價報價有效,但因應申購未申購而申購失敗。
機構多次申購失手,加上名單中頻現(xiàn)社保組合名字,讓一些有心人泛起了嘀咕:這莫非是機構開始看空后市的暗號?尤其是社保組合抄底逃頂功力堪稱A股市場第一,其動向難免讓人擔憂。
根據(jù)公告,以上幾家新股的網下發(fā)行工作最早結束的是光大證券,時間為8月4日,另外,新世紀、光訊科技結束于8月10日,博深工具、天潤曲軸則是8月12日才結束申購。從時間點上來看,上證指數(shù)本輪最高點3478.01點也出現(xiàn)在8月4日,隨后大盤便開始了決堤式的狂瀉,結合大盤的走勢,加上社?;?/a>身份的特殊性,讓稍有一點常識的投資者心里發(fā)毛:難道是因為市場風向有變,所以社保等機構故意放棄中簽機會。
分析人士認為,這種想法或許太以偏概全,以光訊科技為例,447個配售對象中僅有3個對象申購無效。而從申購成功的合格賬戶情況來看,444個對象中社保組合也有數(shù)十家,數(shù)量并不在少數(shù),所以如果僅以個別機構的表現(xiàn)就認為機構集體看空后市,結論未免牽強。
推測當“新股托兒”可能性不大
某券商研究員介紹,機構參與新股網下申購流程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報價、錄單和打款,每個公司可能根據(jù)自己的情況會有所不同,但錄單和打款是必備的兩個要素。一位負責報價的研究員告訴記者,機構參與網下申購時,由交易員或清算人員負責錄單,他們持有一個叫做U-KEY的相當于鑰匙的東西,專門負責網下電子化交易平臺的錄入,與交易所方面進行信息對接。
12下一頁 |
標簽: 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