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生今年40歲,目前在京城一家事業(yè)單位做編輯工作。雖然已到不惑之年,但吳先生仍是單身狀態(tài)。不過,喜好讀書、美食和旅游的他,一個人過得倒也自在逍遙。
兼職補充日常開支
吳先生老家在山西,到京城讀研,畢業(yè)后找機會就留了下來。他所在工作單位是一家研究機構(gòu),月收入4000元左右,雖然收入不高,但是用不著天天坐班,很清閑。
正因為時間自由,吳先生工作之余,經(jīng)常寫稿投稿,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幾家雜志的固定供稿作者。這部分額外收入平均在每月2000元左右。有時候,機會合適,他也做一些兼職,額外收入會更高些。
吳先生每月的支出主要包括:還房貸1200元,日常生活開銷1500元,包括買書、郊游等在內(nèi)的娛樂消費約1300元。據(jù)吳先生介紹,他每個月至少要參加一到兩次“驢友”組織的登山活動。幾年下來,他們已經(jīng)爬了幾遍京郊大大小小的山。
年度收支方面,吳先生的年度性收入主要來自單位的獎金,約2萬元。年度支出最大的一項就是旅行,約在10000元。另外就是孝親的費用了,雖然父母退休工資都還可以,但是該盡的孝心還是要表達,吳先生這部分支出5000元。
家庭資產(chǎn)方面,吳先生有現(xiàn)金以及活期存款5萬元,定期存款15萬元,基金市值10萬元,2002年左右在東四環(huán)外十里堡附近購買的一套自住房,目前市值約160萬元。尚未歸還的銀行貸款有16萬元。家庭資產(chǎn)凈值174萬元。
投資和保障需要完善
投資方面,除了銀行的定期存款外,吳先生的唯一投資就是基金。手中的基金共有兩只:一只是股票型的,還有一只是靈活配置型的。
“學文科的,對數(shù)字實在是頭疼。”吳先生介紹,這唯一的投資是一起爬山的驢友介紹的,驢友把自認為不錯的幾只基金推薦給吳先生,并告訴他,不需要錢的話,就一直在里面放著,放個十年八年的,能賺錢。
因為對經(jīng)濟和理財比較陌生,而且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是,又希望財富增值,吳先生請理財師給個建議,介紹一下比較適合他的懶人理財方式。
個人保障方面,吳先生的保障主要來自單位的按比例報銷,也就是說,看病花費或者住院花費自己承擔一部分,然后單位報銷大部分。商業(yè)保險則只有一份保障額度為20萬元的綜合意外保險。
現(xiàn)在,吳先生想添加一些基本的保障,一方面考慮到父母,如果自己生病或者發(fā)生意外,能給父母提供一些經(jīng)濟補償;另一方面是對自己負責,四十歲的人還單身,萬一得個大病,不可能指望父母提供幫助,只有通過商業(yè)化手段自助。
標簽: 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