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貸焦慮癥
關鍵詞85后“青漂”還貸
25歲的李碩說道,自從買了房子,“每天都在壓力中度過”。李碩是濟寧人,三年前來到青島一家外企工作,工資和獎金每個月拿到手差不多有4000多元。今年初,他在李滄區(qū)花107萬元買了一套房子,父母幫他首付了67萬元,公積金貸款40萬元,20年償還期。買完房子后,每個月要還2500元左右的貸款。
“現在我租房子每月要支出1300元,從現在開始到明年底入住我的新房,我入不敷出,還需要父母給我生活費。這樣一想我就‘鴨梨山大’啊。”李碩說,如果不是自己家庭條件還算不錯,家里沒什么負擔,自己真不知道何時能在青島落住腳。他的很多朋友跟他一樣,為了不做“島漂”,為了落戶青島,遠在老家的父母攢了一輩子的錢都給自己付了首付,而即便這樣,將來的20年里自己的生存壓力依舊很大。
提起理財,李碩用“心有余而力不足”來形容。“我也一直有理財的想法,可是總感覺自己這個年齡花錢止不住,聚會、吃喝玩、房貸……我還是個電子產品迷,忍不住經常買點高科技產品。對于股票、基金、期貨什么的我又不太懂,裝修?買車?結婚?孩子?一想這些問題,我就覺得自己無比焦慮……”李碩告訴記者,他發(fā)現單位里有的同事也有點“理財焦慮癥”,聊基金、玩股票,互相之間還會攀比。
方案穩(wěn)中求進不忘保險
建設銀行青島分行理財師王菊芹說,對于有財務焦慮的普通白領而言,理財更需要“穩(wěn)”字當頭。建議保持資金流動性、安全性,同時規(guī)避高風險投資以應對不確定的市場環(huán)境,投資策略則應長短兼顧。對剛剛工作不久的年輕人來說,這顯然不現實,這時不妨借助一些可以“以小博大”的金融工具。
標簽: 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