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林康今年32歲,是一家公司的銷售主管,年收入6萬元,經(jīng)常出差;妻子王春30歲,在一家公司做出納,年收入3萬元,家里還有一個兩歲的兒子。夫妻二人都有社保,兒子入了“一老一小”,雙方的父母都有退休金,不需要他們贍養(yǎng)。去年,他們剛剛買的房子,每月還貸款2000元,需要還20年,家里當時還有5萬元的存款。
去年年底林康拿了一筆4萬元的年終獎,想用這筆錢買份保險。他聽說市場有那種3年或5年短期繳費,然后每年或隔兩三年返一次,而且還有分紅。林康非常喜歡這種類型的保險產(chǎn)品,于是選擇了一個3年繳費,2年一返還,年交保費4萬多的險種,感覺短期返還就相當于每兩年就給自己發(fā)一次獎金一樣。
10個月后,林康去外地出差,發(fā)生了車禍,經(jīng)搶救后確定為全殘,完全喪失了生活能力,但林康買的保險不但沒有任何的全殘賠付,還有兩年的繳費期,每年4萬多的保費,林康一家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點評分析:
林康所買是一類特殊的分紅產(chǎn)品,它的主要特點就是短期繳費,一般是一次性、3年或5年;但保費非常高,一般年繳幾萬;同時保障卻很低,身故給付可能略高于所繳保費(例如所繳保費的105%),而且大都沒有全殘保障;另外返還非???,每年或隔兩三年就返一次;有終身的,也有定期的;因為是分紅險,年底還有分紅。
這類產(chǎn)品針對的主要人群是高收入人群,主要目的是資產(chǎn)的保值和增值,以應對通貨膨脹的風險,是一種低風險的理財工具。而林康一家的家庭負擔比較重,收入不高,又有房貸,還要撫養(yǎng)孩子,這種分紅產(chǎn)品遠不是他們需要的。
推薦建議:
如果能夠回到從前,針對林康一家的實際財務狀況,其最需要保障的風險應該是身故或全殘風險、重疾風險、住院醫(yī)療費用風險等,對于投資型和此類理財型產(chǎn)品的需求相對很弱。下邊是一個簡單的建議:
第一,林康作為家庭的收入主力,對家庭的責任是最大的,因此,他的身故或者全殘對家庭的影響非常之大,因此,建議林康給自己買一份額度30萬的定期壽險,以彌補自己的身故和全殘風險;同時,他經(jīng)常出差,應該買份意外險卡單。
第二,針對于他們的家庭狀況,建議王春買10萬元的消費型的定期重大疾病保險,以覆蓋自己的重疾保障,同時,再買份住院費用補償保險,作為社保的補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