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時,錢交給保險公司,拿到的卻只是薄薄的一份保險合同,比起光鮮的衣服來說,對女性幾乎毫無吸引力。很多女性總想著“那些倒霉的事”怎么會落到自己身上,可一旦重病或意外來襲,面臨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的資金缺口時,等待自己的更多是絕望。還有些女性覺得保險雖然有用,但花錢太多,但要知道,很多返還型保險只是“換一個地方存錢”,同時還能擁有一份保障,而且有些保險很便宜,一年只用花幾百塊錢而已。每個母親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給孩子買了一堆保險,自己卻毫無保障,直到體檢查出問題才著了慌。其實,如果我們想活得更有安全感,把買衣服、買化妝品、買首飾的錢拿一部分來買保險,才是明智的愛己之道。
第一部:初入社會篇
當我們從學校步入社會,開始尋求自立,承擔家庭、社會責任時,掙的錢卻少得可憐,這時有必要買保險嗎?
小江今年20歲,高中畢業(yè)后到大城市打工,老板包吃住,平均一個月可拿到1200元錢,她很懂事,一般自己留500元錢,其余的都寄回老家,補貼家用。家中爺爺奶奶身體不好,父母還要供弟弟上學。除去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花少量電話費,小江一年能攢3000元錢。她想把這些錢留做將來出嫁時用。似乎小江沒有什么余錢來買保險,盡管她沒有任何保障,但是能怎么辦呢?
建議小江每月拿出50~60元,一年大概600多元就能給自己和家人提供一份有力的保障。具體安排如下:投保一份30年有效期、10年繳費、保額15萬元的定期壽險,一年繳費540元,另外花128元購買一份意外保險,意外身故/殘疾10萬元,意外醫(yī)療1萬元。這樣,如果在30年內,小江因病身故,家人可得到15萬元的保險理賠,如果因意外身故,可得到25萬元的理賠,如果因意外受傷,保險公司還可報銷1萬元的醫(yī)療費。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對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來說,是一筆近乎天文數字的財富,可派上大用場。
小陳是獨生女,25歲,去年研究生畢業(yè),現(xiàn)在一家IT公司做項目經理助理,每月收入5000元,扣除社保和個稅等,拿到手差不多4000元。不過除去房租和生活費后,每月只能結余1000元。父母在老家有工作,小陳只需每年過節(jié)回去時給他們買些禮物。在小陳讀中學時,媽媽給她買了10萬元的重疾險和一份養(yǎng)老保險,小陳50歲后每月可領到500元。這兩份保險的保費一直是小陳媽媽在支付。既有社保,媽媽又給買了保險,小陳還用自己買保險嗎?
建議小陳每月拿出300~400元(每年約4000元),給自己投保一份綜合保險,包括20萬元壽險/重疾險、10萬元意外保險、1萬元意外醫(yī)療保險,繳費期30年。因為原有的10萬元重疾保額遠遠不夠,而單位社保是不管諸如交通事故等意外醫(yī)療費的,且門診和住院都有報銷起付線。如果生了大病,這些保險基本可解除父母的經濟壓力,不用家里砸鍋賣鐵或是影響父母的養(yǎng)老、醫(yī)療金儲備。如果不出險,30年后,這筆保費也會升值到十八九萬元,到時作為自己的養(yǎng)老金補充也是不錯的選擇。作為獨生子女,這不僅是愛自己的表現(xiàn),也是關愛父母、孝敬父母的具體體現(xiàn)。
小魏也是獨生子女,家在北京,有兩套房,一套自住,一套出租,父母都是公務員,沒什么后顧之憂,一個月掙3000多元基本全花在吃喝玩樂上,是個典型的月光族,單位有社保,父母也給自己買了足額的重疾險和意外險。她不知道自己買保險還有什么用。
建議小魏每月留出1000元購買一份養(yǎng)老保險,這份保險現(xiàn)在是錦上添花,以后可能就是雪中送炭。養(yǎng)老保險最大的特點就是強制性與規(guī)劃性,通過這份保險可讓小魏培養(yǎng)理財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小魏早晚要成家,現(xiàn)在開始學習家庭財務規(guī)劃,既是為將來提早做準備,也是為以后培養(yǎng)孩子的財商做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