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生活不錯。偶爾,我和妻子也會聊到退休,一起想象我們退休后的生活將會是怎樣的。”42歲的項先生這樣說。項先生是一家國有企業(yè)的人事部門主管,月收入6000元;妻子是一家市立醫(yī)院的護士長,月收入3000元;他們有一個兒子正在念初三,明年春夏之交參加中考。
40歲,是人生的黃金階段。事業(yè)也好,家庭也好,都處于人生的巔峰狀態(tài)。目前絕大部分的40歲人,把自己的眼光更多地投向了高生活質量的追求,把更多的資金儲備用于子女的未來教育。但會想到15年或是20年后,自己憑什么退休的人還比較少。
“其實也快了,也就是再過個十幾年。真不知道那時候能過成什么樣子。”項先生的語氣中帶著些許的迷茫。
養(yǎng)兒養(yǎng)女防老靠不上
“養(yǎng)兒防老”是中國人的傳統養(yǎng)老觀念。但如今到了二十一世紀,這種養(yǎng)老模式已經不再現實。
由于我國長期奉行獨生子女的生育政策,同時健康醫(yī)療等利好因素導致國民預期死亡年齡大大推后,社會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劇,今后將出現兩個子女奉養(yǎng)四到六個老人的局面。如今四五十歲的中年人,膝下都只有一個孩子,靠子女保障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要想讓成年后的子女分擔自己的養(yǎng)老壓力,可能性已經越來越低?!?/span>